

即便是回到老家过年的,停留时间也有一定限制,他们更像是家乡的客人,完成一种“回家”的仪式。过年亲戚、邻居之间的走访过去是维系人情网络的最佳时点,但是如今随着更多人的生活不再局限于乡土社会网络中,利用春节来维系关系网络的动力也不足了。
研究发现,相比起那些在当地务工或者从事农业等其他工作的人,那些到外地务工的人,更少人认同“春节民俗意义很大”。春节小群体内的往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14]。流入城市的人也会发现,城市生活与农业社会形成的春节文化并不合拍。
是的,你确实会吃到丰盛的菜肴,但你不会对它们抱有一整年的期待;你确实会换上新衣服,但一年买好几次衣服的你对此也习以为常了;你确实会参与某些复杂的春节仪式,但那只是长辈要求你这么做而已,你对此没有小时候那种新鲜感了。
不过,还是珍惜这为数不多的年味时刻吧。相信我,你没有那么多的游戏要玩,也没有那么多的手机消息要看。
短暂假期结束后,你将再一次离开家乡,在未来的一整年里,在异国他乡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在被论文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你会想念起年味,想念起父母,想念起你的家。
参考资料:[1]中国民俗学会, & 北京民俗博物馆. (2007). 传统节日与文化空间: “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 第三届东岳论坛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
[2]赵吉林. (2009). 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经济科学出版社).
[3]高远. (2007). 20世纪50年代勤俭节约社会风尚探析. 江西社会科学, 2007(5), 116-120.
[4]于海燕. (2012).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春节习俗变迁. (Doctoral dissertation, 吉林大学).
[5]九江市史志办公室,&政协九江市浔阳区委员会,(2014),票证岁月,武汉,武汉出版社.
[6]陈明远,(2009),历史的见证 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南京,凤凰出版社。
[7]陈煜,(2016),中国生活记忆 追梦进程中的百姓民生,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雒树刚, & 刘晓春. (2015). 中国节日志: 春节 广东卷.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9]浙江日报,1990年1月24日,《盼过年》
[10]国家统计局,《国内市场繁荣活跃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9/t20180905_1621054.html
[11]萧放. (2009). 春节.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2]马大勇. (2015). 图说中华节令趣事. 清华大学出版社.
[13]徐玲芬. (2014). 江南物事.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4]刘伟力. (2008). 新农村建设中春节民俗行为的功能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华中农业大学).
[15]陈维烟, 吴小坚, 彭建伟, & 汕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3). 汕头市志: 1979-2000.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6]王栋. (2016). 农村春节习俗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部分农村为例.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37(3), 117-119.
[17]周巍峙, 段友文, & 卫才华, (2014). 中国节日志: 春节 山西卷.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8]刘德龙, &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会. (2016). 山东省志: 1840-2005民俗志.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周巍峙., & 顾希佳. (2014). 中国节日志: 春节 浙江卷.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高丙中. (1997). 圣诞节与中国的节日框架. 民俗研究(2), 20-27.
[21]浙江日报,1964年2月15日,《在退休老工人钱成林家过节》
[2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1991),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3]第六次人口普查, 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4]李道新. (2009). 中国人口结构问题.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编,(2017) 2017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