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亲情)
绝情之外,嬴政和他的秦帝国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恐惧。这恐惧如何见得,咋就能在千古一帝身上有咧?也有历史溯源可找。
话说秦国大臣尉缭第一次见嬴政时,跟他说了三个叱咤风云的雄主:智伯、夫差、齐湣王。
尉缭说了他们,从辉煌到落寞,最后身死国灭的故事,用意是提点嬴政:一定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注意弱小的对手,因为他们的反戈一击是足以致命的。
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臣但恐诸侯合纵,翕而出不意。
听完这话嬴政是如何做的?
他立马降阶相迎,用最高礼遇将尉缭奉为上宾,吃住跟自己同规格,就连见面也是行平等的礼仪。这除了重视人才,何尝不是恐惧。
恐惧六国和纵。
从这个角度看,强秦,特别是秦国君王内心,一直有对东方六国的恐惧。
原因无它,按苏秦说法就是:六国国土是秦国的五倍,兵力是秦国的十倍,怕秦国作甚?言犹在耳,容不得嬴政不慎重。
(时刻担忧)
等到了嬴政登基时,秦国终于有了吞灭六国的实力。于是一个问题摆在了嬴政面前。
打天下简单,一个个国家攻过去,一个个灭了就好,难得是,如何统治这不属于自己的国土和曾经东方六国的臣民。
在吞并六国前,他们是会互相攻击,争权夺利的对手,在灭了六国后,他们就成了同仇敌忾,仇恨秦国的整体。
原本的博弈和纵,就变成了自发合纵。
想当年博弈后的合纵,就能让秦王退守函谷关,让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之久。
现在,真要风起云涌,状况只会更差。
于是,秦始皇嬴政的余生,都在抵抗这合纵带来的恐惧。
他收六国之兵器,铸造十二金人,目的就是让东方六国失去抵抗力。
但这并不靠谱,秦始皇对于六国反叛的担忧,直到去世也没有缓解。
而后世的出土文物,也证明他担忧地对。
1971年,在河南新郑地区的原韩国都城附近,出土了大量的武器。
这武器按铭文记载,是秦始皇灭韩前1年,也就是公元前231年埋下的。
是韩国人复国的希望之光,弱小的韩国如此,其他国家这样的武器库会少吗?
这不少的武器库,就让秦始皇寝食难安。
于是就有了他的三个爱好出炉。
(巡游天下)
这三个爱好分别是,勤奋工作,不断出巡,还有听筑。为啥说这三个爱好是为了安抚他内心的不安?也有依据。
首先:勤奋工作是因为嬴政不相信人!
这不信任任何人因由,源自童年的阴影,也来自旺盛的权力欲。但凡天下大事,不是他裁决认定的,就会认为有问题。
于是,一个古代最勤奋帝王出炉了。
为此他甚至给自己设置KPI指标,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处理一定重量一定数字的奏章,不达重量不到字数就决不下班。
这重量不可考证,可字数,按后世学者研究是每天不少于3万字,也就是说,秦始皇每天必须看完三万字奏章,才能休息!
(勤奋工作)
其次:秦始皇迅游的爱好也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震慑东方六国。
按史料记载,他当皇帝后出巡了五次。
这五次有四次都在东方新开拓的国土之上,每一次都是前呼后拥,军容整齐,弄的东方六国之人心有余悸。
当然,刘邦和项羽,这两人不在其列。
他们一个说取而代之。
一个说大丈夫当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