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四年四月末,梓州的州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接待宴会。
充满才情的蜀地名妓薛涛,此时就端坐在宴会厅中。
虽然薛涛已步入中年,但她的皮肤依然白皙,身姿还是那么曼妙,根本看不出年纪。
除了鼎鼎大名的薛涛,当地教坊还选出十多位美艳绝伦的歌舞伎前来助兴。
一时把梓州衙门的大厅挤得满满当当,热闹非凡。
如此隆重的场面,当然是为了迎接刚到此地的监察御史,元稹元大诗人。
元稹此次作为钦差大臣,明着是来此地查案,实际上暗中也有皇帝授意,顺便调查一下在职官员所作所为。
因此,人人都热情相迎,不敢有丝毫怠慢。
此时,宴会的主角元稹正被一群接待人员前簇后拥地走进来,儒雅、白净、气度翩翩,果然不俗。
坐在人群中的薛涛大吃一惊。
这个元稹,她早有耳闻,没想到诗写得如花似锦,人也长得风流倜傥。
一番寒暄后,宾主落座,酒宴开场。
席间,元稹压根儿没心思吃饭,眼神不由自主地瞟向身着一袭桃红纱裙,举止端雅的薛涛。
元稹也早闻薛校书大名,今日一见,果然貌若天人。
初次相见,元稹只看到了薛涛的美艳,还未见识到薛涛的才情,这样的酒宴当然不可无诗。
想罢,元稹忍不住开口了:“薛校书名闻千里,长安城内纷纷赞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薛校书何不赋诗一首,让本官开开眼。”
薛涛只是淡淡一笑,身在名利场多年,这点规则自然懂得。
于是她大方起身,立在桌边。
笔墨早已备好,只见她寥寥数笔,一挥而就。
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
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四友赞》
薛涛的这首诗简短凝练,短短数字,却把笔墨运用得淋漓尽致,足见其功底深厚。
元稹看着眼前这女子,果真不是浪得虚名,佩服。
随后,只见元稹也起身提笔,就着薛涛题诗的案几,挥毫落纸,博得大家一片掌声。
少顷,元稹的诗就传到了薛涛的手里,只见这位御史大人写道:
身骑骢马峨眉下,面带霜威卓氏前。
虚度东川好时节,酒楼元被蜀儿眠。
——《使东川·好时节》
诗中的赞美之情一目了然,简直句句都在夸薛涛。
薛涛和元稹的第一次见面,就这样以诗为线,从此纠葛了十几年。
薛涛和元稹在一起只有三个月时间,这段感情随着元稹离开蜀地而慢慢终结。
不过,元稹离开后,薛涛很快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信。
从此,能够寄托相思之情的,唯有那一首首诗了。
薛涛也因此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来写诗,人称薛涛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