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南京市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了特别市,也就是那个年代的直辖市。既然南京市成为的特别市,江苏省自然需要新的省会城市。江苏省在扬州、苏州、镇江3个城市中反复权衡,最终,选择了镇江市。镇江适居苏省铁路、长江、运河三大干线之要冲…无不便利。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和实际需要,从1928年7月开始,江苏省的省会迁往了镇江市。
一转眼到了1949年,在建国初期,出于实际管理的需要,南京市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成为了50年代前期10多个直辖市之一。当时,除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传统直辖市以外,南京市、西安市、武汉市、沈阳市等区域性大城市,也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同时,江苏省被拆分为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

行署区属于50年代的一种区划方式,对标了各个省份。除了苏北、苏南行署区以外,我国还组建了川北、川东、旅大等几个行署区。苏北行署区的驻地在泰州市,苏南行署区的驻地在无锡市。这一时期,两个城市都具备了省会城市的部分职能。不过,这属于临时性的区划。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发展。建国以后,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阶段。
苏南、苏北分治的情况,不利于经济建设。1952年12月,苏北、苏南两个行署区被合并,重新组建了江苏省。1953年2月,南京市被降级,重新成为了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所以说,江苏省的省会驻地,先后历经了好几个城市的变迁,绕了一圈以后,重新回到了南京市。

南京的地理位置,是正处于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大江大河的交汇处是大都市产生的重要条件。南京又位于江南江北的分界线上,位于东南吴文化、西方楚文化、北方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多个文化区的边缘地带,从文明时代开始就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虽然不断受到外来多种文化因素的浸染,仍能自成一体,保持着独特的文化面貌。

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能够同时兼顾几个方向的区域,这是其他周围大城市做不到的。关于南京,出现了“凭高据深,形势独胜……食海王之饶,拥土膏之利,民殷物繁”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