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载的“茫蛮部落”是德昂族的先民。新中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
文学
德昂族文学以口头的民间文学为主,传统的民歌、神话、传说、故事占很大比重。民歌中情歌比较发达。青年男女交往、恋爱,大都离不开以歌传情。这些情歌多属短篇即兴之作,但也有长篇悲歌,如《芦笙哀歌》。叙事长歌有叙述民族迁徙的《历史调》、描写帮工生活的《下缅甸调》等。
习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绝大多数的村寨里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爷,并有小和尚。小和尚的斋饭由全寨人轮流布施。在部分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俗,不论酒席宴上菜肴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时蘸辣椒水吃,别具风味。德昂族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自己喜爱的图案。
语言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德昂语支,无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