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okup函数是典型的查找引用函数,今天,小编带大家进一步了解Lookup函数的典型用法。
一、Lookup函数功能及语法结构。
功能:从单行或单列或数组中查找符合条件的值。
语法结构:从功能中可以看出,语法结构对应的有2种,一种是从单行单列中查询,另一种是从数组中查询,所以对应的语法结构也有2种。
1、向量形式:=Lookup(查找值,查找值数据范围,[返回值范围])。
解读:当“查找值”和“返回值”的数据范围相同时,可以省略[返回值范围]。
2、数组形式:=Lookup(查找值,数据范围)。
解读:此处的“数据范围”必须同时包含“查找值”和“返回值”的数据范围,而且“查找值”必须是“数据范围”的第1列,“返回值”必须是“数据范围”的最后1列。
目的:根据员工的姓名查询对应的“月薪”。

方法1: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LOOKUP(J3,$B$3:$B$12,$G$3:$G$12)。
解读:
此方法是向量形式。
方法2: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LOOKUP(J3,$B$3:$G$12)。
解读:
此方法为数组形式,查询值“J3”的值在B列,即数据范围的首列,返回值在G列,即数据范围的最后1列。
二、Lookup函数的“缺陷”及解决技巧。
细心的亲应该已经发现,使用上述的方法在查询引用时,部分查询结果不正确,例如查询“袁术”的“月薪”时,返回值为“3762”,但实际月薪为:2722;Why????究其原因是Lookup函数的特点决定的,在使用Lookup函数查询引用时,必须以“查询值”所在的列为“主要关键字”升序排序,以“查询值”所在的列为“主要关键字”升序排序,以“查询值”所在的列为“主要关键字”升序排序,即“先排序,后查询”。
目的:根据员工的姓名查询对应的“月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