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多轮降准之后,过去三年多时间,央行累计向市场释放的资金达到50000亿左右,扣除到期的公开市场操作金额之后,释放的资金也不小。
这种降准虽然不是降息,但其实跟降息有异曲同工的作用,而且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
通过持续降准,过去几年时间,我国的银行整体存款利率一直在不断下降,比如在2019年的时候,有个别银行存款利率仍然可以给到4.5%以上。
但目前市场基本上已经看不到4%以上的存款利率,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基本上都不超过3%。
与我国持续降息相比,过去一年多时间,全球各国央行就纷纷加入到加息大潮当中。
自2022年3月份开始,在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之后,全球各国央行都纷纷跟进,全球迎来长达一年多的加息潮。
从2020年3月份开始,美联储已经进行了10轮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到500个基点。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背景之下,目前美国的存贷款利率也持续上升,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上升到5%以上。
可以说过去几年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其他国家金融政策跟我国的金融政策刚好是截然相反的,全球大部分国家都纷纷加息,而我国却持续降准以达到降低利息的目的。

那为什么我国要反其道而行之,这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呢?
其实我国之所以不断“降息”,这是从我国的自身实际情况去考虑的,而且我国也具备降息的条件。
一方面是最近几年时间我国CPI一直处于低位。
欧美很多国家之所以加息,因为他们的通货膨胀比较高,尤其是前几年在市场泛滥的情况下,有些国家CPI达到8%以上,即便降息了仍然维持在5%左右,所以他们只能通过降息来控制通胀水平。
而最近几年时间,我国的CPI长期低于3%,进入2023年之后,大部分时间CPI更是低于3%,从整体来说我国的通胀是比较低的,所以具备“降息”的空间。

另一方面是“降息”有利促进社会投资的增长。
通过降息,在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跟着下降,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这有利于促进企业通过银行信贷来投资,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就业的增长。
再一个是“降息”有力促进出口的增长。
出口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在当前全球进入加息通道大背景之下,全球需求放缓,出口增速也跟着放缓。
而通过降息,可以适当降低人民币的汇率,在人民币汇率下降之后,我国货物在出口的时候就有更多的优势,所以“降息”也有利于带动出口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