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约0.5平方米的面积内,共生了多种形式的石花
这是一处生长在岩壁上的石花,为了便于读者欣赏,我们对画面做了90度旋转。在这片面积大约只有0.5平方米的石壁上,生长了多种形式的石花。我们通常所说的石花,并非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而是指比较少见的、形态如花、体积不大的洞穴沉积物的统称。照片中这片石花从矿物成分上看都属于方解石,但形状姿态却各不相同,有放射状石花、石葡萄、石葡萄表面覆盖“石毛”等多种形态。
(摄影/赵揭宇)
美国太平洋铁路通车150周年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
撰文/李炬 摄影/李炬 等
2019年是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150周年,这条铁路曾获得过无数赞誉——“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曾有上万名铁路华工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了自己的汗水、智慧乃至生命。
由于种种原因,多年以来美国铁路华工的贡献被湮没、尘封,但还有许多人——有的来自中国有的来自美国、可能是华工后裔也可能与华工并无瓜葛、有普通人也有著名专家学者,一直在追寻着铁路华工的足迹,试图还原他们的真实遭遇和贡献,让那段本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为更多世人所知。
◎ 参与“金道钉节”庆典活动的华工后人
在太平洋铁路建设过程中,曾有上万名铁路华工参与并作出突出贡献,遗憾的是在当年的铁路合龙纪念照中,却没有一位华工的清晰影像。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铁路华工贡献的再发现,越来越多的华工后裔会赶来参加为纪念铁路合龙而设立的“金道钉节”,并模仿当年的合龙仪式拍摄纪念照。图为2018年5月“金道钉节”上拍摄的纪念照。
奇云在中国
层出不穷的云景观
撰文/计云 摄影/温钧浩 等
旗云这种自然奇景是特殊地形加特殊气流产生的,像旗云这样奇特、罕见的特殊云类型,世界上还有很多种,它们大多因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而形成。尤其在国土广袤且地理环境缤纷多样的我国,这些绝世奇景更是层出不穷。
本文作者和观云爱好者们,通过长期的“全国天象大收集”,近年在国内发现了许多特殊云类型,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云彩世界。
◎ 最极端的糙面云:如同一座倒置的山峰
2018年1月31日上午8点多的雪后,摄影师爬上湖南永州市的阳明山顶。当时气温只有零下10℃,寒风凛冽,天上的云彩随风朝山谷倾泻而下,蔚为壮观。摄影师从没见过这样的云,虽冻得直打哆嗦,但内心异常兴奋。他没想到,自己遇见的是最极端的糙面云。这种罕见的云除了十分混沌、扭曲、粗糙的云底外,还可以产生幅度极为夸张的下沉——这些结构叠加着正在降水的幡,如同倒置的山峰一般,与真正的山峰呈上下犬牙交错状,几如天要漏下来一般,令人无比震撼。
(摄影/邓飞)
一道“填空题”
中国哪里有水獭?
撰文/张璐 摄影/徐永春 等
随着水獭成为“网红萌宠”,这一特殊的动物类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除了分布最广的欧亚水獭之外,我国还分布有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两种水獭。不过长久以来,这些动物在野外的分布范围一直只有理论数据可以参考,它们在中国的实际分布情况与理论推测一致吗?野外的种群状况又如何呢?
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特聘副研究员张璐通过三年的野外研究,希望能够填补中国水獭潜在分布区的“空白”。
◎ 溪流中的爱情:水獭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
近几年来,随着对水獭的关注和研究的深入,国内诸多地区都发现了欧亚水獭的踪迹。摄影师还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了欧亚水獭求偶和交配的场景,通常来说,欧亚水獭是独来独往的动物,只有在求偶和繁殖期才会成双成对出现。目前,依据前人和国外研究人员的观察和历史资料记载,欧亚水獭采用一雄多雌或多雄多雌的多配制。它们一般每胎繁育1—5只幼崽,以1—2只居多。幼崽出生后,只有母兽负责抚育幼崽。不过关于水獭,我们尚且有太多的未知需要去探索。在我国,更为系统、细致的欧亚水獭野外行为学研究亟待开展。
(摄影/徐永春)
航线之下看中国
撰文/陈肖 摄影/陈肖 等
交通发展改变着世界的格局,也拓展着人类的眼界。特别是飞机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加快了人类游历世界的速度,也刷新了人类观察世界的维度。
不必非要乘坐基本只有职业摄影师才有机会搭乘的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也不必依赖飞行高度只有500米左右的无人机航拍器,仅仅是通过搭乘民航客机,我们普通人就可以像本文作者那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欣赏大地,完成自己的“航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