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劝学拼音完整版(劝学篇完整版带拼音)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0-30 02:28:52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劝学拼音完整版,劝学篇完整版带拼音(1)

读“经”:《荀子·劝学》(节选)

劝学拼音完整版,劝学篇完整版带拼音(2)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

青②,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④,輮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⑥,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⑦就砺⑧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⑨省乎己,则知⑩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青:靛青,一种染料。 ③蓝,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④中(zhònɡ)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⑤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⑥槁暴:枯干。 暴(pù):同“曝”,晒干。 ⑦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⑧砺(lì):磨刀石。 ⑨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⑩知:通“智”,智慧。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拓展阅读】青,为什么会“青于蓝”?

蓼蓝虽然叫“蓝”,但它的花色却是紫红色的,叶子为绿色,让人无法想象它与蓝有任何关系;然而一般作为染料采用的是它的叶,蓼蓝的茎叶中含有一种叫靛甙(dài,有机化合物的一种)的物质,经温水浸渍后,蓼蓝茎叶中的靛甙被浸出制成染液,染液被织物充分吸收,先染成黄褐色,拧干后晾起来,靛甙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蓝色素,一般叫靛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正是从我国古代的印染生产工艺中总结出来的。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发现野地里生长着一种开紫红花的,叫做蓼蓝的小草(又称蓝草),摘下ー片叶子,放在手里搓揉以后,它那黄绿色的汁液就会染着手指,片刻又变成了美丽的蓝绿色;如果把织物和这种鲜叶一起揉搓,织物就被染成蓝色,所以很早就有人采蓝草来染色。

用野生的蓼蓝揉搓织物染色有不少缺点。特别是丝绸,它细薄柔软,怎能经得起这么揉搓呢?后来,就改用温水浸渍的方法来染色。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采用浸渍蓝草来染色了。在染麻布或其他植物纤维织物时,还在染液中加石灰以增强碱性,使织物染得更好些。

蓼蓝的成熟期大约在七至九月间,而开花的蓼蓝含靛甙的成份会逐渐减少,所以用鲜叶浸渍染蓝要抓紧季节,边采边染。正因为如此,染蓝作业劳动强度非常高。

在周朝奴隶主贵族的残酷统治下,常常强迫奴隶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年所需要的染蓝作业(割蓝草,制染液,染织物)。而奴隶们为了完成染蓝作业,不得不提前从五、六月就开始收割蓝草并染蓝,这在统治阶级的《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述:“仲夏令民勿刈蓝以染”,恶狠狠地阻止奴隶提前收割蓝草。

春秋时代是大批奴隶起来反抗的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奴隶革命为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时染蓝作坊大批出现。在染蓝作坊里,原来用鲜叶浸渍染色的方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常常由于浸染不及时,使得一池池的染液自行发酵和氧化,变成泥状的蓝色沉淀而报废。这时出现了使用酒糟和石灰来发酵水解蓼蓝,制造靛蓝,再还原成靛白,同样可以染色,因此不必再用鲜叶染色,染蓝作业也就不须抢季节了。蓼蓝收割后,先制成泥状的靛蓝,待要染色时再发酵,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进行染色。这一重大发现,促进了蓼蓝的广泛种植;同时,染蓝的作坊开始遍及战国时代各国。到秦汉时,染蓝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如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中,有一块青罗就是用靛蓝染色的,经有关单位用薄层色谱分析法测定,所用天然靛蓝和目前已知的靛蓝完全一致。大约在公元前一百年,印度才制出靛蓝来,他们是采用尿发酵法染蓝的。

在周朝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对服色有专门规定,“以别贵贱等级之度”。那时青蓝色是平民大众的服色。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大批解放了的奴隶成了封建制度下的农民,他们穿着蓝色的麻布衣裳;新兴的地主阶级则穿着染成蓝色或紫色的丝绸。着蓝色衣服的人多起来,蓝草的种植也就更加普遍。

公元五世纪,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比较具体而又详尽地记述了当时我国劳动人民在种植蓝草方面的经验,并且第一次用文字记载了用蓝草制取靛蓝的方法。隋唐时期,由于我国和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不断扩大,靛蓝也成为商品输出到西亚,并流传欧洲;我国的染匠还东渡到日本,传授用蓝染色的技术。

劝学拼音完整版,劝学篇完整版带拼音(3)

到了明朝,靛蓝染色已成为印染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统治阶级还专门官办“蓝靛所”用来染皇家的衣着。当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着茶蓝(即菘蓝)、蓼蓝、马蓝、吴蓝、苋蓝等五种蓝草都可制取靛蓝,并叙述了当时的制蓝方法,观察到所制成的固体靛蓝“起红焰之色隐然”,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已注意到在天然靛蓝中还有少量靛红存在,靛红到十八世纪才为欧洲人分离出来。

十六世纪的欧洲,由于东方靛蓝输入量的增长,法国亨利四世感到坐卧不安,他咒骂从中国来的靛蓝是“恶魔的食物,有毒的药剂”,下令禁止进口,“如使用当处死刑”。但与这个老顽固的愿望相反,从东方进口到欧洲的靛蓝日益增多。十九世纪法国还专门从我国输入蓼蓝种子,以便改变当地产蓝的落后状态。同一时期,我国的蓼蓝也传入到俄国的高加索地区。

【拓展阅读】青眼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

【译文】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

〇 日就月将先生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中“蓝”指的是( )。

A.蓝色 B.青色 C.蓝草

〇 答案:C

栏目热文

劝学原文正确注音(劝学原文带拼音)

劝学原文正确注音(劝学原文带拼音)

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朗读:朱巧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2023-10-30 02:14:49查看全文 >>

高一必背古诗文劝学(高一语文古诗必背劝学)

高一必背古诗文劝学(高一语文古诗必背劝学)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荀子《劝学》的部分节选及注释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取之...

2023-10-30 01:52:45查看全文 >>

劝学高一课文及翻译(劝学高中翻译简短版)

劝学高一课文及翻译(劝学高中翻译简短版)

导读: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2023-10-30 02:14:27查看全文 >>

劝学翻译一字一句(劝学翻译一字一句一译)

劝学翻译一字一句(劝学翻译一字一句一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

2023-10-30 02:18:29查看全文 >>

高一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高一必修原文翻译注释)

高一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高一必修原文翻译注释)

1、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023-10-30 01:52:55查看全文 >>

劝学翻译高中(劝学高中翻译简短版)

劝学翻译高中(劝学高中翻译简短版)

《劝学》作者:荀子《劝学》节选,原文译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

2023-10-30 01:51:43查看全文 >>

武生为啥不能和花旦一起(为什么说武生和花旦不能苟且)

武生为啥不能和花旦一起(为什么说武生和花旦不能苟且)

周恩旭说,这次演《洗浮山》也是给老师交的一份答卷。马珍珍这次擂台赛带来的是《桃花村》。从《奇葩大会》上王珮瑜展现出的京剧...

2023-10-30 01:53:09查看全文 >>

武生为何看不起花旦(为什么花旦不能和武生比较)

武生为何看不起花旦(为什么花旦不能和武生比较)

2022年9月,徐斯年所著《王度庐评传(增订本)》出版,为王度庐的读者们提供了不少新的材料,以便全面了解这位通俗小说家的...

2023-10-30 02:18:37查看全文 >>

武生为什么不能和花旦联系(武生不能与花旦苟且有什么说法吗)

武生为什么不能和花旦联系(武生不能与花旦苟且有什么说法吗)

“我浑浑噩噩走过三十年,做过天上仙,受过万人遣,以为甘甜苦楚全都尝遍。只有你回首一眼,才知这是人间。”不久前看一部电影《...

2023-10-30 02:26:57查看全文 >>

武生不能和花旦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武生不可以跟花旦苟且)

武生不能和花旦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武生不可以跟花旦苟且)

梅兰芳、肖长华《女起解》 京剧角儿制的出现,是京剧班社由徽班时代过渡到京班时代的最主要标志。现有资料表明,清宣统元年(1...

2023-10-30 02:24:4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