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国家民政部
同时创下新低的还有结婚率。
02 | 趋势很难改变
有人可能会说,过去三年疫情因素很重要。诚然,疫情三年对结婚率的影响肯定存在。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因为不能集中摆酒席,而不断推迟结婚时间。
但是,这种影响一方面很小,另一方面也只是暂时的,并不能解释2013年就已经开启的结婚对数不断下行现象。
今年的结婚对数,可能会进一步创新低。佐证数据,在今年520期间就出现了端倪。
今年520,适逢星期六,各地民政局为了让大家能在这天顺利结上婚,纷纷选择“为爱加班”。
但是,结婚人数却纷纷出现了大跳水。广东今年520期间结婚对数12450对,而去年是20892对,下降了40.4%。湖南降幅最猛,今年520结婚人数相较于去年下降了74%。
湖北、贵州、福建、四川、江苏无一不是在大缩水。
可见,结婚积极性并没有因为疫情结束而反弹。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是什么导致了年轻人不断推迟结婚时间乃至不结婚?
本号认为,因素有三,主要是第三点。
第一,社会现象施压男性。
当下,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男生越来越不愿意去主动追求女性。
这种现象背后与当下的泡沫剧有很大关系。现在的都市爱情剧的男主角动不动就是高富帅,挥金如土,与社会的本质严重脱节,让一些女性盲目崇拜。
除此之外,各种节日对男性施压,外国的情人节要过,中国的情人节更好过,还有儿童节也变成了情人之间的节日,至于恋爱纪念日、圣诞节、元旦等,更是不可或缺的节日,还有什么女生节、女神节、妇女节,每个节日都得男生大出血,这让很多男生身心俱疲,不愿意去追求女性。
第二,婚恋观念转变。
随着物质文明达到了一定高度之后,人类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便越发强烈。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人口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认知提升,更多的人,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在思想上得以解放,有了自主结婚、生育计划。
人生说长且短,在认知提升之下,很多人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成年人,这里面没有对与错,没有是与非。
我身边就有不少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恋对象,不愿将就,宁缺毋滥,所以一直拖着,年复一年,成了大龄剩男剩女。
总的来看,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结婚率和出生率不断下降,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欧洲、日本、韩国、美国,无不如此。
从数据中也可以得到佐证。根据世界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当下出生率最低的10个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富裕地区。而出生人口率最高的十个,无一不是仍在追逐物质文明的非洲。
数据:世界银行
这种因素,对于中国结婚率和生育率的影响越来越大,但还不是最主要的,毕竟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物质文明程度还远不及欧美日韩。
目前导致我们的结婚对数持续创新低,出生人口不断减少的最大因素,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三点。
第三,新三座大山倒逼。
影响出生率和结婚率的,是压在年轻人肩头新的三座大山,房子、教育与医疗。这三个压力不减少,人口形势不会改变。
育娲人口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平均养娃到18岁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韩国。
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养娃成本可能不是最大,但压力绝对是全球前列,毕竟韩国虽然成本最大,但收入比我们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