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省市来看,养娃压力最大的是甘肃,养大一个娃到17岁,需要耗费一个家庭16.2年收入,相当于每年的家庭收入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了。
数据:育娲人口、国家统计局
三座大山,让年轻人对结婚和生育望而却步。结不起婚生不起娃,是导致结婚率与出生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三座大山。
比如针对教育减负从2021年开始的“双减”行动。
针对住房压力展开的二次房改,也即对未来住房结构进行了调整,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公共租赁住房,针对新市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共有产权住房,为买不起商品房的家庭托底住房。
针对医疗压力,今年大规模展开了医疗反腐行动。
教育、住房、医疗三座大山,压在民众肩头,让大家苦不堪言。最关键的是,它们已经压得年轻人不敢结婚生子。
针对新三座大山给年轻人的压力展开的整顿行动,能否奏效,尚不可知,而且所需要花费的周期也不可知。
因此,从短中期来看,我们的结婚率和出生人数仍很难止跌,这对经济、教育、楼市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03 | 施压楼市
目前,对教育和楼市的影响,已经出现。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下降1.90%。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177.66万人,下降3.70%。
幼儿园数量是过去多年来首次出现减少。更为关键的是,幼儿园人数去年减少了177.66万人。
今年,因为生源不足,被合并和关闭的幼儿园数量仍在快速增加中。
对小学的影响,也在去年第一次出现。
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数据,去年也在减少。不过,小学数量过去二十年一直在减少。
2012年全国小学数量22.86万人所,2015年跌破20万所,到去年之后14.91万所。
数据:教育部
但过去的减少和现在的减少有本质区别。
过去小学数量减少,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发生的。毕竟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将子女安置在城市就学,农村的小学一大批被关停了,但伴随发生的是城市大量兴建各类学校。
小学数量虽然在减少,但小学生人数在人口红利之下一直在增长。
而去年的数据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小学在校生数量、招生数量历史性减少。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2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比上年减少5162所,下降3.35%。另有小学教学点7.69万个,比上年减少6690个。小学阶段招生1701.39万人,比上年减少81.19万人,下降4.55%;在校生1.07亿人,比上年减少47.88万人,下降0.44%;毕业生1740.61万人,比上年增加22.58万人,增长1.31%。
未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数量也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被次第影响。
按照时间推算,中国的高考人数预计到2034年达到顶峰,此后随着2016年之后新生人口数量不断下滑而转向。
对楼市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第一,泡沫巨大的顶流学区房开始跳水。
当孩子数量不断减少,对学区的需求不断下滑,顶级学区房的支撑力量晃动,高价便难以坚守。
目前,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热门城市的高价学区房已经出现了普遍跳水现象。这一点本号在之前发布的跳水!学区房,失守了!
有详细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新生儿人数不断减少施压三四线城市楼市。
过去五年,三四线城市先于一二线城市开启了房价回调,尤其是过去两年,回调力度特别大,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跌回了十年前。
去年以来三四线城市开启了疯狂救市行动,包括农产品抵房,买房送猪,鼓励领导带头购房,鼓励农民购房、降契税、降首付、给补贴等等行动,但都无济于事。
诱导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2018年年末国家发改委对货币棚改态度转变,其次是三四线城市天量的商品房库存,最后是人口流出速度和面积都在扩张。
受去年全国人口减少影响,目前公布2022年人口数据的286个中,人口增长的城市只有128个,两个持平,人口减少的城市数量增加至156个。
人口减少城市数量占了一大半,绝大多数都是三四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