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92年,六十六岁的杨万里,因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上书谏阻,得罪宰臣,被贬为授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他于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
回城路上,他经过安徽泾县桑茶坑路上,此时正值雨后初晴,风和日丽,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这么简单朴素的生活画面,却极具治愈力,仕途上的不得已,仿佛也随着雨水的蒸发烟消云散。
孩童们的童心童趣,冲淡了杨万里在仕途上所受的抑郁。其实,人生就该像小孩那样简单、快乐,保持着一颗童心,何尝不是一件开心的事?他庆幸自己一直都保留着一颗童心!
初秋行圃
杨万里 〔宋代〕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比起尔虞我诈、浑浊不堪的官场,杨万里明显更喜欢田园和乡村生活。
初秋时节,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听着声音近在咫尺,于是他便听声寻踪,可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
这不是我们小时候常*事嘛!当时我们并不觉得有多有趣,但再读杨万里这首诗时,是不是觉得特别的清新别致、趣味横生。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正像是袁枚“性灵说”所示的那样,唯有抒发真情,才能体现出诗歌自身的抒情本质,才能表现出自然清新、生动活泼、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