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泣血稽颡的典故(天地绝命的典故)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2-26 22:49:4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原创 善国文化 2022-09-17 18:21 发表于山东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亮丽、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文化,是一种社会道德标准。受儒家文化影响,凫山人重孝,孝是凫山人衡量人的第一标准,也是凫山人共有的家风。儿女的孝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耕读传家,以辛勤的劳动、治家、养家,守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让老人顺心,放心,这是“养口体”的孝。还有一种是儿女天资聪明,读书用心,远离父母,发挥才智,为国奉献,光宗耀祖,让父母以此为荣,这是一种“养心智”的孝。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丧俗文化是孝文化的延伸。丧俗文化能够最直观地展现孝道,它是让人最容易接受的传承方式,是孝道的具体化。数千年来,经过一代代人不断地规范、不断地完善,形成今天特有的丧俗文化。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标准与社会规范,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人们对丧俗文化的理解不同,所以形成了“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的状况。凫山地区的丧俗及丧俗文化一贯依从儒家倡导的“葬之厚、莫如生前待之薄”的思想理念,坚持“百善孝为先”“穷家不可富葬”“量力而行”的宗旨。下面所我们讲一下凫山地区的丧俗文化与习俗。

一、报丧帖

凫山地区把书面报丧通知,称之为“报丧帖”,定为七折或九折缄的统一格式,按规定的格式和用语写出,孝子主丧写“訃窆”,夫主妻丧写“期啟”,使其更加文明、更加含蓄。讲究的人家还装入专制的纸袋,但不封口。所发出的每一本帖,在纸袋正面的中间,贴上红纸压蓝纸装饰条,在上面写收帖人的姓名,以表示对亲友的尊重。

关于报丧帖中的“苫块”与“苫茨”。“苫块”在指的是必须要有的规定格式。“苫块”意义非凡,内涵丰富。这个“苫”字是指麦稭、或稻草、或草苫子。“块”是指土块,更确切地是指土坯。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字呢?意思就是白天孝子要跪在麦稭上守灵,晚上要头枕土坯,身铺麦稭守灵。在旧社会缺少医药,农村没有医院。人的封建意识严重,认为生孩子是见不得人的事,只能在自己住的房间里捕上土坯和麦稭。脱光衣服躺在麦稭上,流出的“羊水”,由土坯吸收,麦稭既保暖又擋羞。妇女生孩子,是一生中最危险,最痛苦的大事,疼痛难忍,九死一生。在旧社会因难产、大出血等月子里的病,死的人不在少数。妇女生下孩子,身体透支,体质太弱,需要强度休息,更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一个多月才能恢复。故俗称“坐月子”。在《期啟》的帖中,孝子这行的开头要写“苫茨”,与《訃窆》中的“苫块”意思是一样的。可这一字之别,就显示出了“苫茨”比“苫块”轻多了。

家中老人停止呼吸,俗称“咽气”,咽气后要在自己或儿子住的堂屋。明间當门搭灵床。把死者安放在灵床上,灵床两边捕上麦稭,或稻草,或草苫子,再放上土坯。孝子在左,孝女在右边守灵。白天孝子孝女守灵,陪哭,还要向来吊孝的亲友表示谢意,行谢礼,讲究男谢男,女谢女。夜间孝子孝女要头枕土坯身铺麦稭守灵,以此报答生母的临产之苦、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这里还要说说这土坯,在旧时不火化,是尸体入棺。如果亡者临终前没断汤水,入殓后,会出水。为防万一出水,入殓时在棺内的下边和四周放几块土坯,既可防万一,又能把尸体塞稳,出丧时,下葬时尸体就不会动。

报丧帖精减了文字,精确了专用词。如死的是父亲,则称为xx府君,府君前的两个字是死者的字,而不是名。如果死的是母亲,则称之为x太君。太君前是死者娘家的姓。还规定了父死为“孤子”母死为“哀子”,父母双亡为“孤哀子”,如有继母在世为“侍嗣孤哀子”。

对于“泣血稽颡”,简单地说这是孝子的专用词。泣就是哭泣,血就是哭的鼻中出血,稽首就是头磕到地上,颡是指脑门子。哭得鼻子出血,口中流痰,头磕到地上,哭的死去活来。这四个字形象地表达了孝子失亲之痛。

二、丧事中的俗称和专用语

在凫山之阳有“近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千日养亲、万日养邻”的说法。凫山人把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俗称咽气了,对外说是“人老了”。把死者的儿子们称孝子;把死者的女儿、儿媳称孝女,又称女孝子。把血缘关系近的族人俗称近门子、近支、房分,在丧事中专用语通称孝眷。又分男孝眷、女孝眷。把所有为丧事服务的人员通称执事人员。把为整个丧事操心、发号施令的人,称之为“大总理”。把分管后勤供应的称“内柜”。把收记客礼、祭品、花圈、帐子的记账处,俗称“外柜”。把所有来吊孝的亲友,通称“客”(音kei)。把所有有服的自亲,俗称“路祭客”。把没有给通知来吊孝的世交好情,通称“朋情”。把亲友来的布、毛巾被、床单等,通称“帐子”。把亲友的客礼及其他钱,通称“赙仪”。把所有扎纸,通称“社昊”。把冥饯时捏的岁数面灯,俗称“岁岁灯”。把给来吊孝亲友的白大褂、白扎腰、白孝帽、白鞋、白毛巾、白带子通称“孝”。把孝交给来吊孝的亲友称“破孝”。把老人咽气后,派人去亲友家口头通知称“送信”。把书面通知称“报丧帖”。把报丧帖派专人送到亲友家称“下帖”。亲友接到信后去吊孝,俗称“烧信纸”。接到报丧后去吊孝的俗称 “人情”。把跟近房去人情的俗称“随帖”。把烧冥饯称“送魂”。把日常与邻居的交往和与亲友的经济交往,通称“往来”,往来是一个家庭间交往的重要部分。

凫山地区讲究“红事要叫,白事要到”。凫山人把红事、喜事视为兴旺、发达的象征,亲邻家中如有红事、喜事时,不通知,不来请,是不主动去的。白事是一个家庭中的不幸,如亲邻家中出现了不幸,就是不通知,不来请,只要闻知,都要在第一时间内主动去帮忙。无论谁家出现了不幸,都是房分和四邻先到,各尽其能的为丧事服务。他们人中的明白人,会主动为丧事操心,安排人员,一一去把事情做好。如搭灵床 、封门、 喊路、 送信 、布置丧屋等。

老人咽气后,要把正房三间打扫干净。这三间屋,在丧事中专用语叫““丧屋”。在丧屋中间迎门搭灵床,灵床两边铺上麦稭或稻草,或草苫子和土坯。在东间,放上高桌椅,把所有应破的孝全部放好,这间屋是接待男客的地方。这里最少要有三位孝眷。一位大几岁的明白人指挥孝眷破孝、行谢礼等。另一位在破孝时把孝递给单腿跪地的破孝人。西间与东间布置相同,是专门接待女客的地方,也是一人指挥,一人把孝双手举起递给双腿跪地的破孝人。男女孝眷向破孝人行谢礼,不用作揖,跪下叩首就可以了。

在丧屋门口搭一个棚,俗称“灵棚”。旧时是近房或四邻拿来的席和木材,搭个席棚。现在都是花钱租个布棚。这间灵棚里一前一后放两张长桌。前桌放三牲供,后桌放香炉、蜡台、香、酒和三只酒盏。每张桌后挂一个竹帘子,乾丧要把亡者姥姥家的花圈挂在竹帘上,坤丧竹帘上要挂亡者娘家来的花圈。这两张长桌合称香案,又叫转桌,在后桌两头各有一执事人守候。俗称“站桌头”。在后桌前放一个草口袋,备递香酒人跪在上面。两边的地上放若干个草口袋,孝眷要跪在草口袋上陪哭,行谢礼,俗称“跪棚”。灵棚外不远处挂一大鼓,有专人守候,如有男客来,猛打一下,女客来连打两下,意在告诉孝子、孝女、孝眷、执事人员有客来。

在丧俗中“喊路”是不能少的。老人病危去世后,儿女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们唯恐亡人不知去哪儿,不知应走的路,这时需要有人用喊话的方式告诉亡者应到的地方,指给他应走的路,这就有了喊路这个习俗。

关于喊路,还有一说:老人咽气了,在喊路之前,在场的人,包括最亲近的,心情最悲痛的老伴、孝子、孝女都不能哭。如果没喊路亲人就哭,会把亡魂哭迷了方向。我认为这是聪明,智慧的凫山人巧借这带有迷信色彩的方式,有效地把所有人控制住不要哭。其目的是老人刚刚咽气,有很多心需要操,有很多事要去做。如果都哭,就乱了,无法安心操持丧事了,让孝子喊路后再哭,就不会影响做事情了。这些细微处里也体现了凫山人智慧。

喊路是一种带有迷信的习俗。喊路人是死者的长子,如长子不在了,有长孙,又称承重孙,无子就在近支人中找一位代喊。要在停灵的门外进行,把一条扁担用木板凳架空,喊路人身穿孝服,脚踩扁担,手抓门框,面向西南,呼喊死者的称呼,父死喊父亲,母死喊母亲。连喊三声“走西南明光大路”。这里的“明光”两个字是有意用的颠倒语。阳间光明大道,阴间明光大路,阴与阳是反着的。阳间人走光明大道可成就大业,阴间亡人走明光大路,可走到极乐世界。同时也是借机会提醒活着的人,一定要走光明大道。

泣血稽颡的典故,天地绝命的典故(1)

三、行礼

荀子曰: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家无礼则不兴,国无礼则不宁。凫山的礼仪源于周礼,汉朝进行规范,一直延续到宋朝。现在我们所说的礼仪经过了宋朝规范,沿用至今。旧时的礼仪都是依庄重、大气、美观、雅致而制定的。每一个动作标准,不知经过了多少文人、雅士的规范。就说行礼中的鞠躬、跪、叩首、兴……都有严格的标准。每一个动作都按规定的标准去做,就一定会显出庄重、大气、美观、雅致。一定会透出悲中的美,痛中的雅。让人看后有美的享受,有雅的感觉。这悲中不失美,痛中不失雅,正是旧时礼仪的目的,也是凫山人最想要的。旧时的礼数,就是在丧事活动中需要行的几叩礼。行礼就是鞠躬,俗称作揖、磕头。每作一个揖、磕一个头就是一叩。

鞠躬、跪、叩首、兴、再鞠躬、跪、再叩首、兴…就是这样直到九鞠躬、跪、叩首。旧时讲究场面的大户人家,办丧事要设专职的礼仪官,俗称相礼官。在丧事中一切礼仪都有相礼官唱出。就是在行礼中相礼官唱,俗说“喝”。相礼官依做每个动作的用时,用不同的音调,音量的长短唱出,行礼人依相礼官唱出长短的音量,按规定标准做好每一个动作。如鞠……躬,行礼人……就作揖、跪!行礼人就跪下,再如叩首,行礼人就磕头,从始至终全是相礼“唱”,行礼人做动作。我的祖父是专业学礼仪是清末有名的相礼官(古滕大坞张氏族谱中有记载)

繁琐的礼仪全是为丧事服务的,方便人更快更好的做一切事情。旧时的礼数有一叩、三叩、懒的五叩、起五叩、懒七叩、起七叩、懒九叩、中九叩、起九叩,共设九种礼数。这九种礼数是按血缘关系设定的,血缘越近,行的礼数就越多,俗称“重”。最多最重的当数起九叩。只有孝子、孝女、承重孙及妻子对死去的丈夫才能行的礼数。这个九字是数字中最大的。没有比它再大的了。这行起九叩礼的人,与死者的关系最近,没有人比他再近的了。所定的礼数,是只有阳数。最大的是九叩。礼数只要阳数,最大的是九,这一讲究涵盖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数字文化。

一叩礼、三叩礼是最轻的礼数,是一般关系,不需要到香案前递香酒了。一叩,三叩,懒五叩,起五叩、懒七叩、起七叩,懒九叩、中九叩。这八个礼数都要有礼终再揖。这个礼终再揖就是行完了礼,要后退一步再作一揖。如一叩礼就是一个头,三个揖,三叩礼就是三个头,五个揖了。还有起九叩共磕九个头,作十二个揖。这起九叩就没有礼终再揖了。

懒五叩,是去中揖。就是作一个揖,跪下,连磕两个头,起来作揖,走到香案前作一揖,跪下递三支香,三斛酒后,磕一个头,起来作一揖回到原处后,作一揖,跪下连磕两个头,起来作一揖,后退一步,礼终再揖。这懒五叩就是共磕五个头,加上礼终再揖共七个揖。

起五叩,共磕五个头,共作九个揖。

懒七叩,是前后各去中揖。就是共磕七个头,加上礼终再揖共九个揖,起七叩是共磕七个头,加上礼终再揖共十一个揖。

懒九叩,是作一揖,跪下连磕四个头起来,作揖,去香案前,作一揖跪下,递香酒后跪一个头起来作一揖后回到原地如前,这就是共磕九个头共七个揖。中九叩是去中揖。共磕九个头加上礼终再揖共九个揖。

起九叩设有礼终再揖,共磕九个头共十二个揖,又称满礼,也有称大礼的。起九叩礼又称提杖礼,因行礼人手提哀杖得名。

会不会行礼,关系到每个人的文明及文化修养。把头磕得规范,好看首先。立正站直,心存敬畏,目光平视礼作揖,要双手抱拳、并拢在心齐。代表是从心里发出,向下不过膝,上至齐眉。左腿向前半步,右腿先跪,再把左腿收回与右腿跪齐。上身一定要直,露出刚阳之气。叩首头不要着地。动作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四、斩衰服

“五更梦归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旧时的丧服制度,是依血缘关系的远近,制定了五种丧服制,即斩衰服,齐衰服,大功服,小功服,缌服。

斩衰服是五服中最重的,服期共三年,既一年白,二年青服。

斩衰服要穿麻服,戴孝帽,系麻绳,棉塞耳,拄哀杖,夜守灵,行九叩,上着香,奠满酒。

穿麻服是在服期内,穿粗麻制的服饰,传至今天,演变为穿白布制的,不缝边,俗称毛边的孝服,穿毛口鞋,不能把鞋后跟提起,要露出脚后跟。用麻扎孝帽沿,用麻扎腿,孝帽用白布现缝的羊角形的帽子,俗称羊角帽子。系麻绳,腰间系三节麻绳,俗称孝绳,中间粗,两头细。这粗节是父死在左边打个结,俗称疙瘩,母死在右边打结,父母双亡,两边各打一个结,外人一看就知道。棉塞耳就是把籽棉,缝在羊角孝帽的近耳处。父死把籽棉缝在左边,母死把籽棉缝在右边,让人一看便知。表示什么都听不见,只有悲哀。拄哀杖,哀杖是在柳树上现砍下一枝。共有几个拄哀杖的,把这树枝锯成几段,大孝子的最粗,老小的就细,还要用白纸条缠几圈,拄哀杖六神无主,一心治丧之意。一枝,意即一支也。夜守寻,孝子、孝女不光日夜守灵,还要陪来吊孝的亲友哭,还得给亲友行谢礼。上着香,孝子、孝女在香案前递的三支香是当时的着香。执事人在孝子行礼前要明烛,点香。蜡烛,神光也。“蜡烛晃晃,全是神光”。在吊薄上记蜡烛两对,就写:神光两对。奠满酒,要把酒斟满。递时把酒全酒在地上,“滴滴到九泉”之意。

羊角帽上的籽棉,要在圆坟前摘下,埋在土中,意在留子,把孝绳破开。到五期时再把麻服换为白服,一周年再把白服为青衣小帽,在三周后,按节令祭祀就不行九叩礼了。

斩哀服为什么定为服期三年,是有道理的。有人说:“金汁、银汁,不如母亲的乳汁”。这是说人一出生就吃母亲的奶,有人吃八九个月,还有人吃到一岁多,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再苦再累,母亲从不耽误孩子吃奶。夜里孩子尿了床,母亲睡湿的地方,让孩子睡*地方,一把尿,一把屎,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到一周岁了,才能学着走动。父母把食物递到手里,自己才能拿着吃。这一年父母没日没夜的为孩子操劳,还唯恐照顾不周。这一年父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唯恐孩子营养不全。这一年是父母为孩子付出最多、最劳心的时段,等到孩子三岁了,父母把饭盛到碗里,放在桌上,自己才能吃,父母不在家,孩子饿了,才能自己跑到街上找饭吃。人到三岁,离开父母就饿不死了,这三年的养育是多么艰难、多么劳心,真是让父母费尽了心血。白服一年后再穿两年的青服,服期就满了,这三年的服期是守孝,又叫丁忧。这三年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凫山地区有“父母不在,三年没有好时运”的说法,有三年不当客,三年不看亲友,三年不贴春联的习俗。还有父母不在三年后,兄弟之间才能分往来的不成文规定。三年后才能用自己的名字去行往来,去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三年内不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不随意嬉闹,不随意说笑。三年内如有非去参加的社会活动时,不能穿孝服,只能在常穿的衣服外,戴一个白孝字的黑布袖章。

在斩哀服三年的丧服期中,有四次烧纸祭奠的日子,即五期、百天、周年、三周年。第一个祭奠日是老人去世一个月后。五期就是35天。有不烧正期的说法。所以都是提前两三天。为什么在老人死后一个多月,要到坟前去烧纸祭奠呢?在凫山之阳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在离人间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很高的高台叫望乡台,无论是谁站在这高台上,都能看到自己的家乡。这望乡台离人间有多远?据说在人间说话,在望乡台上一个月后才能听到。人死后,自己不知道自己死了,一直游逛,一个月后游逛到了望乡台。猛听见儿子不停的说:“xx走西南明光大道”。不由得向下看,看见自己的儿女们正在坟前哭。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又看见西南的明光大路上有很多人,于是听了儿子的话,走向了西南的明光大路,去了极乐世界。从此无影无踪。烧五期就是让亡者早日到达极乐世界,早成正果。

凫山人借此传说,其意是给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的人一个解脱,让其分散悲痛。亡者走了一个多月了,要祭奠一下,放下悲痛,去做第一个烧纸祭奠的准备工作。

这斩哀服三年中的四次到坟前烧纸祭奠,我认为它有双重意义。一是以上所说,是给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人一点动力。让其分散悲痛,走出困境。二是给那极个别不孝儿女加点压力,老人活着不孝顺,死了就发丧,次日烧五期,烧完五期,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办?就给他点压力,隔段时间有个祭奠日,看你怎么办,到时如果你再不动,世人会谈论,迫使不孝儿女按时祭奠。

世人皆知,妇女生孩子,非常痛苦,九死一生,是大命换小命,身体透支,就是补充大量的营养,一个多月才能恢复,一个月后的祭奠,不正是再一次的报答父母吗?

过了五期,儿女的离去,慢慢又进入了悲痛之中,怎么办?智慧的凫山人又出了一个缓解的办法,烧百天,让悲痛中的人再一次放下悲痛打起精神,去做百天的一切准备工作。放下悲痛。就是这样又缓解了悲痛。

一周年是斩哀服换青服的日期,也是齐哀服,丧服期满的日子,这么多事,还顾得上悲痛吗?一个月后的五期,三个多月后的百天,一年整的周年,时䣓越来越长,慢慢打起了精神,换了青服,心情有了好转,只盼三周年的来临,盼着到时再大哭一场,就是这种盼,放下了悲痛。父母去世的日子,是儿女终生的忌日。

斩衰服三年中的四次到坟前烧纸祭奠,还有一层内涵,也是一种提示。就是新坟是出丧日赶着堆成的坟,三天又圆了坟,土质依然很松。容易变形。三十多天经过了几场雨,会变型。烧五期时给新坟添土,赔成一个天圆地阔的坟型。以后的百天,周年都要这样做,经过了三次添土整型。到了三周年,土层牢固了,这时再添土定型就定型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不会轻易变型了。永远是天圆地阔。

三周年丧服期满,这三年是丁忧的三年,守孝的三年,三年消化了悲痛,耐住了寂寞,打起了精神,走出了困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五、行来往

凫山人讲诚信,重往来。在日常生活中,不光与亲友有往来,还特别注重邻里、世谊间的往来。

家中老人逝世,这是一个家庭的不幸,也是一件大事。邻里、世谊闻知会在第一时间内买上一刀火纸去哭一场,俗称:烧倒头纸。是见死者最后一面,也是去看看是否需要帮忙。烧倒头纸是有讲究的。讲究一,在旧时世上有三种火纸,一种是西边太平镇产的“寻桥纸”,另一种是本地产的“本抄纸”,再就是南方产的竹浆大表,俗称:“南纸”。都是统一规格,每一百张为一刀。无论你买的是什么火纸,都要在家留几张,有不烧整刀火纸的说法。不能全烧了,全烧了是不行的,一定要留有余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半刀火纸。

一般邻居、世谊买刀寻桥纸、本抄纸就行了,可交情厚,身份高,讲究的人,就会买刀南纸,显得重视。这一刀南纸的价钱,是一刀寻桥纸的两倍,是一刀本抄纸的一倍。这南纸不光是价钱贵,这是因为南纸是竹子造的,燃后火熄得快,安全。南纸是白灰,纸灰自动飞起舞动,显得有灵性。宋人高菊卿诗中有“纸灰化成白蝴蝶”的名句。说的就是这南纸。

讲究二,去烧倒头纸,进了丧主的家门不要哭,要看一看,问一问喊路了吗?如果还没喊路,是不能哭的。要帮着忙活,等喊路后再哭。烧倒头纸是,一不留名,二不记账,全凭心情。一般人家能收到二三百刀火纸。

旧时大户人家发丧七天的场,一般人家四天。第一天清预席。就是用丧事中最好的席面,把大总理和所有执事人员请来,有大总理主持,安排丧事中的人员分工。强调在丧事中,执事人员认真负责,各执其事等。第二天,开门,晚上冥饯。第三天发丧。第四天酬客。这就是常说的“前请后谢”。现在简化成了两天。第一天上午尸体火化。回家后“开门”。中午所有人员都要到位,总理公布执事人员名单。各执其事。一起吃午饭。俗称:全场。晚上冥饯。第二天发丧。

冥饯的这天,在丧主家大门外不远处,有个棚,俗称“外柜”。旧时是近房,四邻送来的蓆和木棍,搭个席棚,现今全是花钱租的布棚。这外櫃最少要有三个人。两张桌子,桌上放笔、墨、纸、砚、吊薄和一个小箱子。这个小箱子,叫拜匣,是盛折纸钱的。一个人收钱,一个人执笔记账,俗称:打草。另一位依打好的草稿,再一一誊在吊薄上。俗称誊清。这无论是打草还是誊清,本姓人只写名字 不写姓,意在是一家人。这外櫃人员全是执事人员中的佼佼者,不光能写会算还要社会交际广泛,来的人要认识,不然会让来人难看,这外櫃讲究“三处对”,就是拜匣里的总钱数和草稿及吊薄上的合计钱数,三处一样。不许出一点差错。钱少了不好,钱多了更不好,多了,一定是漏记了,漏记了很不好,因为日后很难还复。

旧时写吊薄,首先要依孝子的口气,在封面上写,父丧,写父丧吊薄,母丧,写母丧吊薄,并且还要写烧纸的每一个人的称呼,以便日后还复准确,还要不能出现这个吊,因为这个吊不雅,要写这个弔。现在不再写称呼了,只写人名,如果有人拿来火纸,就写:火烧一刀,不是说半刀纸吗,这里怎么写一刀纸了呢。这就是一种习俗,一种各自的说法。

到了下午邻居、世谊来吊唁俗称:烧纸。专用语:行往来。邻里世谊,主动带来五元、十元、二十元不等的现金。外柜要写xxx拆纸多少元,有的人拆纸几百元,还有的上千元。这个晚上一般人家能收1-3元,有的人家收的更多。

这邻里本街家里的老人去世,先烧倒头纸,冥饯日又去烧纸。这就是讲诚信,重往来凫山人的习俗。这就是有难同当、有事共担的凫山人品质,也就是一家有难、众人帮。这种丧俗一直没有中断,就是在动乱时期,这种优良的民俗也没有中断,一直延续至今。

以上凫山地区丧事中的文化,是不成文的习俗。这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文化,也是家家都离不开的文化。我把他写出来就是想这种文化古为今用,为乡村文明服务。不足不到之处,敬请理解。

泣血稽颡的典故,天地绝命的典故(2)

张玉洽,百年老店枕泉斋茶庄第八代传人,枣庄市“鲁南茶俗文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凫山文化研究促进会顾问。所著《说茶 》《续说茶》被滕州市图书馆收藏。

栏目热文

手机信号一会断开一会连接(手机网络连接一会就断开)

手机信号一会断开一会连接(手机网络连接一会就断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常常会遇到手机信号时好时坏的情况,这让我们感到困扰。...

2023-12-26 22:51:46查看全文 >>

虎痴恶来典故(老虎吹胡须的典故)

虎痴恶来典故(老虎吹胡须的典故)

原创 任兆应(三国随笔)斗虎 惇荐 恶来 进谏 破寇 酣战 智收 酒宴 分牛这是: 壮汉甩虎过涧(演义词),夏侯惇引荐典...

2023-12-26 22:39:08查看全文 >>

手机停了能检测到轨迹嘛(手机能自动定位自己的轨迹吗)

手机停了能检测到轨迹嘛(手机能自动定位自己的轨迹吗)

中国整整14亿人口,行程卡机制究竟是如何在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下有效运作的?如果咱们手机关机,还有可能通过行程卡准确定位我们...

2023-12-26 22:29:27查看全文 >>

把手机关机健康码还显示轨迹吗(手机关机健康码会显示去了哪里吗)

把手机关机健康码还显示轨迹吗(手机关机健康码会显示去了哪里吗)

手机关机了,行程码还能显示我去过哪些地方吗?能!即使你手机关机,甚至是把手机卡拨了来了依然可以定位你的踪迹。这是因为每一...

2023-12-26 22:30:04查看全文 >>

京东账号注销了订单还能查到吗(京东账户注销了还能查询到订单吗)

京东账号注销了订单还能查到吗(京东账户注销了还能查询到订单吗)

打开京东账户的登陆界面,在登陆框的最上面有一行字:依据《网络安全法》,为保障您的账户安全和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号验证...

2023-12-26 22:37:35查看全文 >>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

历史上食蛇的典故(蛇的故事和典故)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心,可能你脑海里头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这个词了“巴蛇吞象”,用以表示人心贪婪无度。实际上...

2023-12-26 22:51:09查看全文 >>

扑蛇人和蛇练仙草的故事(蜈蚣救鸡冠蛇的故事)

扑蛇人和蛇练仙草的故事(蜈蚣救鸡冠蛇的故事)

在民国年间的一个炎热的夏日,阳光照射在茂密的丛林中,照亮了蜿蜒曲折的小径。在这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一条色彩斑斓的蛇正躺在...

2023-12-26 22:40:05查看全文 >>

把蛇捡回家的典故(抓蛇养蛇的典故)

把蛇捡回家的典故(抓蛇养蛇的典故)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蒲松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翻译时稍有改动。东郡有一位耍蛇人,姑且称他为张三(原文只说他是某甲,就是某...

2023-12-26 22:13:08查看全文 >>

女生打喷嚏都代表着什么(女生每天打喷嚏意味着什么)

女生打喷嚏都代表着什么(女生每天打喷嚏意味着什么)

生活中,有部分女性身体出现了奇怪的表现,就是在打喷嚏的时候会有漏尿的现象,这种情况称为尿失禁。尿失禁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可...

2023-12-26 22:29:51查看全文 >>

女生打喷嚏都代表什么(女生打喷嚏代表什么预兆)

女生打喷嚏都代表什么(女生打喷嚏代表什么预兆)

直到今天中国人对于打喷嚏最常见的说法就是“一想二骂三念叨”,意思是打一声喷嚏是有人在想你,打两声喷嚏是有人在骂你,打三声...

2023-12-26 22:23:5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