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关于日本捐赠的诗歌(赞美日本捐赠的诗)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1-01 03:02:4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关于日本捐赠的诗歌,赞美日本捐赠的诗(1)

日本支援物资上的中国诗,是支持,也是表达友情。

整理 | 韩凤兰 蒋敏玉 甘笠男 吴敏霞

编辑 | 沈小山

近日,日本捐赠的抗疫物资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些物资的外包装上引经据典,除了有取自日本国长屋王偈子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有诸如《诗经》等取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蕴深厚情感丰沛的诗句,这些诗句,表达的不仅是日本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还有中日源远流长的友情。

关于日本捐赠的诗歌,赞美日本捐赠的诗(2)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关于日本捐赠的诗歌,赞美日本捐赠的诗(3)

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支援湖北高校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公元七世纪,佛学文化走出大唐,异域生花;而今,21世纪新十年的开端,来自日本的文化慰藉给疫情笼罩下的武汉带来了别样的温暖。

一千三百多年前,佛学文化在日本面临着“自发”的困境,尽管“拿来”佛学,但却始终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尚鱼龙混杂,佛学声誉受损,正是此时,舍人亲王前往大唐,找寻名僧。“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绣在袈裟上的这句偈语感动了鉴真,自此两渡日本。2020年2月2日,偈语穿越千年,化身为中日友谊的见证,在这个春天感动了中国人民。

山河不同,人事迥异,但是我们同处一片天空之下,共沐清风,同赏皎月。HSK对武汉高校的捐赠,是雪中送炭,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满心祝福。动人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有这背后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认同和传承,以及日本民众对中日两国情谊的珍视。

中日文化“一衣带水”,中国唐朝文化更是对日本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日本,有很多人热爱着中国传统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民间中文教学也越来越活跃。2019年日本青少年育成协会会长增泽空就曾表示,参加HSK考试的考生可能会超过4万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关于日本捐赠的诗歌,赞美日本捐赠的诗(4)

同样附上诗句的还有来自日本医药NPO法人人心会、日本湖北总商会、Huobi Global、株式会社Incuba Alpha四家机构联合捐赠给湖北的医疗物资。

其他三句诗均含”山”、“河”等自然风光之字,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却吐露出一种激昂慷慨之士气。

原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该诗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是一首战歌,表现秦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气氛,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展现。其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可译为:“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秦人骁勇善战,民性厚重质直。朱熹《诗集传》曾言:“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沙场上铁血奋战的男儿、马蹄激起的滚滚黄沙仿佛近在眼前,秦人高昂之士气不得不令人心神澎湃。

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以诗势师,壮秦军之士气。

今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一句虽非用作鼓舞将士上战场*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疫情”当前,医护人员、军人就如同当时的秦国军民,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勇敢与病毒抗争,挽救生命。日本以此诗赠与湖北,或希望振奋奋斗在前线的人们,团结友爱、共抗“新冠肺炎”。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关于日本捐赠的诗歌,赞美日本捐赠的诗(5)

这句话印在了日本富山县向辽宁省捐赠的口罩箱子上。2月10日由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免费承运,1万枚口罩从日本富山机场运往辽宁大连,支援辽宁抗击疫情。

它引用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大意是说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

而富山县和辽宁省自1984年5月9日缔结友好省县关系以来,已保持了36年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如辽宁省长唐一军曾在致辞中说,“辽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特别是与富山县友谊深厚、源远流长。”

富山县综合政策局长藏堀祐一也表示:“我知道目前当地对口罩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辽宁省的各位正在面临着困难,我们将给予支持。”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关于日本捐赠的诗歌,赞美日本捐赠的诗(6)

2月9日到达大连的一批防护物资上同样印着一句让人动容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批物资的捐赠方是日本京都府舞鹤市。

这句诗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1982年5月8日,大连市与舞鹤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38年来两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两个海港城市守望相助,舞鹤市已成为大连市在日本最为重要的“亲戚”城市之一。每年5月,在大连的赏槐会期间,都有众多的舞鹤市民访问大连。

随这批物资一同抵连的,还有大连市荣誉公民、舞鹤市市长多多见良三的慰问信。信中,多多见良三市长表达了对大连的挂念,对大连医护工作者的祝福,以及舞鹤市会继续为大连筹集物资。

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用来表达舞鹤市对大连市的的情谊是很合适的。

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舞鹤市人民对大连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诗词泼墨流传千年,这样优秀的文化值得我们为之自豪,同样,珍视文化的友好邻邦也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在疫情面前,比物资匮乏更让人心寒的是对疾病的歧视,而这种文化尊重则足以带来精神的慰藉,疫情也许会暂时阻挡我们前进,但文化的根基不倒,终有一日可以拨云见日。

参考资料:搜狐、新京报、大连新闻网、澎湃新闻、西窗烛APP、古诗文网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栏目热文

日本捐赠的物品上写的古诗(日本捐赠中国物资上写的古诗)

日本捐赠的物品上写的古诗(日本捐赠中国物资上写的古诗)

最近,日本送来的抗疫物资上频频引经据典——有取自日本国长屋王偈子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有取自《诗经·秦风·无衣》的“...

2024-01-01 02:43:06查看全文 >>

日本捐赠物资诗句最新(关于日本捐赠物资的诗的看法)

日本捐赠物资诗句最新(关于日本捐赠物资的诗的看法)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通过此次疫情,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被日本人民对于此次疫情不遗余力的支援行动所深深地感动了。源自汉唐的日本...

2024-01-01 02:43:52查看全文 >>

浪漫的化学情话(化学情话表白短句)

浪漫的化学情话(化学情话表白短句)

都说理科生才懂得情话,这是真的吗?下面一起去看看理科生的三行情书都写些什么,感激去学些学习吧。化学撩我和你就像一氧化氮遇...

2024-01-01 02:55:17查看全文 >>

浪漫化学情书简短(化学情话大全唯美)

浪漫化学情书简短(化学情话大全唯美)

化学方程式----你的美偷走了我的心Mg ZnSO4=Zn MgSO4金属镁比锌活泼,所以镁可以置换出锌!SiO2 4H...

2024-01-01 02:28:57查看全文 >>

化学老师说过的爱情短句(化学老师表白句子)

化学老师说过的爱情短句(化学老师表白句子)

爱情,是什么是纸短情长,字里行间皆是你是面对坎坷,相互依靠鼓励是走过一生,灵魂相契今天,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里老师们,你...

2024-01-01 02:35:53查看全文 >>

日本华侨捐赠诗(日本捐赠物资诗句后续)

日本华侨捐赠诗(日本捐赠物资诗句后续)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诗最早出现于汉语教学考试机构HSK日本事务局向湖北捐赠的物资包装。HSK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

2024-01-01 02:19:43查看全文 >>

日本捐赠物品上的诗句(日本捐赠箱上面写的诗句)

日本捐赠物品上的诗句(日本捐赠箱上面写的诗句)

提到韦庄,更多受到关注的是他的词作。韦庄,字端己,中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为晚唐“花间派”代表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2024-01-01 02:30:02查看全文 >>

爱丽丝最后是怎么进入小门中的(爱丽丝是怎样进入小门的)

爱丽丝最后是怎么进入小门中的(爱丽丝是怎样进入小门的)

路易斯·卡罗的童话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爱丽丝因无心上课,偶然看到一只带着怀表的兔子先生而不小...

2024-01-01 02:34:52查看全文 >>

爱丽丝去追兔子是因为什么(爱丽丝追的兔子叫啥)

爱丽丝去追兔子是因为什么(爱丽丝追的兔子叫啥)

《爱丽丝漫游仙境》练习题一、填空题1、爱丽丝帮小兔子去屋子里找寻 ( ) 和( ) 。2、兔子派可怜的 ( )进屋对付变...

2024-01-01 02:25:42查看全文 >>

爱丽丝是为了追什么掉下了地下室(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看到了什么)

爱丽丝是为了追什么掉下了地下室(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看到了什么)

推荐指数:★★★★★成长主题:勇敢、乐观、善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者:刘易斯·卡罗尔【英国】1865年出版,续作为1871...

2024-01-01 02:56:4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