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古今中外有不少的著名军事家、将领,他们在世的时候把自己毕生的经验融汇到书里面去,成为后世这个领域的必读书。你知道关于军事的书籍有哪些吗?本次选择的这些书籍对后来的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由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 ,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举凡战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布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详加说明,巨细靡遗,周严完备,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二千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而孙子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则成为中国军人的“武德”。
该书迄今最早的传世本为1972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竹书《孙子兵法》,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经汉简专家整理小组整理,于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本;又有《武经七书》本《孙子》,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印。其注本以曹操注最早,《平津馆丛书》所收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有《魏武帝孙子》。此后注家颇多,如清孙星衍的《孙子十家注》、朱墉的《武经七书·汇解》、夏振翼的《武经体注大全会解·孙子》,近人杨炳安的《孙子会笺》,今人吴九龙的《孙子校释》、吴如嵩的《孙子兵法新论》等。
*评价《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下仍是科学真理"。
二、《战争论》
《战争论》全书共有三卷八篇一百二十四章,分别论述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防御、进攻和战争计划。
1、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区分为“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两种形态。并通过分析“绝对战争”认为,不应该把战争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暴力和消灭敌人的行为,而应把绝对战争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进行考察。
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在此基础上,克劳塞维茨进一步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作了具体的探讨。一方面,政治决定战争;另一方面,战争反作用于政治。
2、战争的特性:充满危险、充满劳累、充满不确实、充满偶然性
首先,战争是充满危险的领域。战争是充满着艰难险阻的活动,当一个人接触到程度不同的危险时,只具有普通的勇气是不够的。要在各种苦难的条件下泰然自若,就必须具备巨大的勇气、强烈的荣誉感或久经危险的习惯。
其次,战争是充满劳累的领域。在战争中,劳累是暗中束缚人的智力活动和消磨人的心理状态的许多因素之一。要想不被劳累所压倒,就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精神力量。为此,指挥官应要求军队和部下在战争中自觉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三,战争是充满不确实的领域。在战争中.一切行动所追求的只是可能的结果,战争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蔽在云雾里一佯,是或多或少不确定的。人们对隐藏着的敌情,只能根据不多的材料进行推测,同时也很难每时每刻都确切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增加了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的困难。
其四,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领域。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不像战争那样,给偶然性这个不速之客留有这样广阔的活动地盘。偶然性会增加各种情况的不确定性,并扰乱战争事件的进程。由于偶然性的不断出现,就会不断发生预期计划与战争实际不符的情况,它直接影响到作战计划的实施。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战争论》不愧为全面研究军事学术的最佳理论著作,在某种程度上讲,他的著作就是战略学的“圣经”。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战争论》俨然是一座充满着哲学理论的迷宫,读者当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把握其逻辑路线,或者深入其理论境界而不致迷失方向。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迈克尔·霍华德:《战争论》将成为一切认真从事战争与和平研究的人的基本典籍。
日本《现代战略沦》的作者小山内宏:《战争论》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其战略理论正在成为欧美现代战略思想的出发点。
苏联《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作者米尔施泰因:许多年来,直到当代,克劳塞维茨的这本书一直是各国资产阶级军事专家、军官和将军们的必读书。在克劳塞维茨死后,资产阶级军事科学还没有第二部如此完整地阐述最一般的战争原理和战争哲学的著作。
三、《论持久战》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所做的讲演。原载1938年7月1日《解放》第四十三、四十四期合刊。1952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选集》第二卷。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五册。讲演共分:问题的提起;问题的根据;驳亡国论;“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为什么是持久战?”;持久战的三个阶段;犬牙交错的战争;为永久和平而战;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日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
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结论等二十一部分一百二十段。该讲演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并从全国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地论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深刻地阐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指出全国人民参加抗战,坚持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批判了脱离群众的片面抗战路线。
提出了实行持久战的具体战略方针,即在抗日战争的第一、第二阶段中,实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提出抗日战争三个阶段在全体上的主要作战形式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和其他一系列作战原则。批评了单纯防御的错误方针和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观点。讲演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讲演最后坚定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纲领性文献,抗日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论持久战》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四、《海权论》
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
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
地形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国土之大小
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五、《战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