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的发妻郭氏出身武将世家,为大娘娘章献太后所选,12岁即被立为皇后。
当时,仁宗看中的是“姿色冠世”的王氏女儿,太后却以“此女妖艳太甚,不利少主”为由拒绝此事。这也就罢了,她还转身把此女指给了自己的侄子,本来就对太后的强势不满的仁宗,又怎会喜欢郭皇后?
更何况,这郭皇后仗着自己出身名门又是太后钦定的儿媳,骄横跋扈,居然当着官家的面掌掴嫔妃,结果官家把被打的尚美人护在身下,郭皇后伸出的手收不回来,居然抓破了官家的脖颈。
郭皇后傻了:明明打的是那个“贱人”,怎么就会抓破了官家?
这件事被本来和“郭后有隙”的权臣吕夷简抓住把柄,在官家面前添油加醋,终于使仁宗下定了“废后”的决心,郭氏被降为“静妃”,赐名清悟,迁居长乐宫。
但是,毕竟是少年夫妻,仁宗又是心地厚道之人,他后来又想召郭氏回宫,而且也得到了此时的皇后曹丹姝的支持。谁知,诏书未下,郭氏已经被和吕夷简有勾结的内臣闫文应下毒害死了。
占尽先天优势的郭氏愣是把拿到手的一把好牌打烂,不仅被废,还搭上了性命。


陈熙春

陈熙春,茶商女儿,从小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聪明美貌,又会改良纺车,制造机械。与官家谈稼穑农事,说天下百姓生活,这让仁宗大有知己之感,能够关注天下,关心百姓,这才是大宋应有的皇后。
所以他召她共同用膳,聊天,却从不让他侍寝。因为爱她,就要给她最好的,他要让她做他的皇后,要把最好的留在最美的洞房花烛夜。
但是,他忘了,他是皇帝,而且是大宋的皇帝,祖制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家从来没有家事,皇帝也从来没有私事。
陈熙春出身商人之家,身份地位低下,经常抛头露面,有违妇道。她在仁宗眼里的那些优势,全都变成了谏官反对的理由。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既然不能给她最好的,那又何必把她困在这“金笼”里,不如还她自由。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陈熙春走了,却变成了仁宗窗前那一抹永远的白月光,对于一个追求真爱的女子来说,她的失去未必不是一种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