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视网膜前后调节的作用是(视网膜有哪些功能)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03 23:11:5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视网膜前后调节的作用是,视网膜有哪些功能(1)

第十章 屈光不正及眼外肌疾病

第一节 眼的屈光与调节

一、眼的屈光

人眼球的屈光系统是一种复合的光学系统,人能够看清楚外界的物体,是由于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眼内,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在视网膜黄斑部形成物像,这种功能称为眼的屈光。决定眼屈光状态的是眼的屈光力与眼轴的长度。表示屈光力的单位为屈光度(diopter,普通缩写为D)。眼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共同起屈光作用,为光线进入视网膜的通道。眼球总屈光力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为58.64D,最大调节时为70.57D。眼屈光系统中最重要的屈光成分是角膜和晶状体,角膜的屈光力约为43D,晶状体约为19D。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一个正视眼,为了看清楚近距离目标,就需要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目标落在视网膜上,这种生理功能叫调节作用(accommodation)。调节作用是由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凭借其本身的弹性变得凸度增加(晶状体前面凸较多,后面凸较少,前后囊曲率半径缩短)而完成的。使用调节力的大小,需视目标的远近而定,目标距眼愈近则所需调节力愈大。眼在使用最大调节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的一点称近点,眼在不用调节时,能看清楚最远的一点,称为远点。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间的距离,称为调节范围。当双眼视近时,在调节的同时,双眼内直肌也收缩,同时两眼瞳孔缩小,称为视近反射。这种双眼在调节时两眼同时向内转动称为集合。调节力越强,集合也越大。调节与集合一般是协调的,但也有不平衡的现象,如老年人调节力很弱,但是集合功能仍然存在。

第二节 正视和屈光不正

一、正视

正常眼的屈光状态是眼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远处(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上,称为正视。

二、近视

近视(myopia)指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在青少年近视中,部分由于过度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性痉挛,表现出一时性的近视现象,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发现近视消失,称为调节性近视,又叫假性近视。

【病因】

近视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而且比较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调查发现遗传在近视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病理性近视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单纯性近视为多因素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又有环境因素参与,以环境因素为主。

2.发育因素 婴幼儿期眼球较小,为生理性远视,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各屈光成分协调生长,逐步正视化。如果眼轴过度的发育,即成为轴性近视。

3.其他因素 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主要与长时间的近距离阅读、用眼不卫生有关。此外,大气污染、微量元素不足、营养成分失调和照明的不足、字迹模糊不清等也是形成近视的原因。最新研究提示离焦点理论在近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即外界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之后,容易使眼轴变长导致近视产生。

【近视分类】

1.根据功能分类

(1) 单纯性近视:多起自青春期,进展较缓慢,近视一般为中低度数,远视力可以矫正到正常,眼底一般无异常改变,为多基因遗传。

(2) 病理性近视:从幼年开始,持续性加深,发展较快,成年后仍进展,一般近视度数高于-6.00D。眼轴长,眼底表现为豹纹状改变,常有黄斑变性、出血等,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远视矫正度数常低于1.0,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1) 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而眼的屈光力正常。

(2) 屈光性近视:由于角膜、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屈光指数增加,眼的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所致。

3.根据近视程度分类

(1) 轻度近视:低于-3.00D。

(2) 中度近视:-3.00~-6.00D。

(3) 高度近视:高于-6.00D。

【临床表现】

1.视力 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视远不清是最主要的症状。

2.视疲劳 由于调节和集合不协调常有眼干、异物感、眼胀痛、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适当休息后可以缓解。

3.眼位偏斜 主要由于视近时使用调节减少,集合功能也...

4.眼球改变 高度近视眼球前后径常变长,使眼球向前突出、前房变深、瞳孔偏大且对光反射迟钝等,多为病理性近视。

5.眼底改变 常见为高度近视,眼底有退行性改变,常有玻璃体异常(液化、混浊、后脱离)、豹纹状眼底、视盘大且色淡、近视弧形斑或环行斑,可发生黄斑出血、色素紊乱、变性、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脱离。

【治疗】

1.屈光矫正 年龄较小的儿童需要散瞳验光,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如1%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膏、0.5%~1%托吡卡胺眼液等。注意点眼后应指压泪囊区3~5min,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配镜原则是使患者获得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配镜,以便患者能持续和舒服地用眼。告诉患者及家属配镜后应注意用眼卫生,定期复查,以便及时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近年推出的青少年渐进多焦眼镜可降低眼的调节功能,有助于控制中、低度青少年近视度数的加深。

(1) 戴框架眼镜是最常用和最好的矫正视力的方法,近视用凹透镜矫正。

(2) 角膜接触镜适用于近视、屈光参差以及某些特殊职业人群,可以增加视野,减少两眼像差,并有较佳的美容效果。但要注意角膜接触镜的护理。

2.屈光手术 包括角膜屈光手术(PRK、LASIK、EPiLASIK等)、眼内屈光手术(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以及后巩膜加固术。

(1) RK: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原理是在角膜表面中央区以外区域,行对称的放射状切开,使角膜中央区变扁平,屈光力减弱,从而矫正近视,是矫正中、低度近视的方法之一,但远不是理想的屈光手术,在预测性、可矫正度数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影响大,且手术并发症较多。

(2) 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近视的原理是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应用准分子激光作用于角膜中央区浅表组织(相当于去除一个凸透镜),使之变平,屈光力减弱,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矫正远视则是通过切削角膜旁中央区浅表组织(相当于去除一个凹透镜),使角膜中央区变凸,屈光力增强,从而矫正远视。

手术适应证:年龄大于20岁的轻、中度近视且矫正视力正常,近视度数已稳定两年,自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圆锥角膜、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为禁忌证。

(3) LASIK:在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基础上联合PRK,用准分子激光作第二次切割,是目前屈光矫治手术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手术方式。

(4) LASEK:先制作角膜上皮瓣,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完成后再将上皮瓣复位的屈光手术。该手术的优点是激光切削后立即覆盖角膜基质的完整的活性角膜上皮瓣,使其与PRK后裸露的基质面创伤愈合有本质的区别,从而有效减少了雾状混浊和回退问题;与包含基质的LASIK角膜瓣相比,微型角膜刀制作的角膜瓣不存在风险,角膜瓣诱导的术源性散光也不会产生,对于角膜薄的高度近视眼、小睑裂、角膜新生血管化及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有着更安全的应用前景。

(5) 角膜基质环植入术(ICRS):在旁中央区的角膜层间,植入一对半环或圆环,使该区域局部隆起,使角膜中央区变扁平,屈光力减弱,从而矫正近视。此手术仅适合矫正-1.0~-3.0D的近视。手术优点在于不累及中央区角膜,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手术效果可调整、可逆,并发症少等。缺点是适用范围小,术后视力波动,可能发生散光、夜间眩光、环周混浊等并发症。

(6) 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将混浊的晶状体或透明晶状体摘除后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

(7)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手术:在角膜后面至晶状体前面植入一片有屈光力的镜片,用以矫正原有的屈光不正。

三、远视

远视(hyperopia)指眼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

【病因】

常见的原因首先是眼球前后轴较短(称为轴性远视),眼轴越短,近视程度越高,一般眼轴每短1mm,约有3D的远视。其次是眼的屈光力较弱(称为屈率性远视)。远视可以认为是眼球发育不全,也可以是后天眼病所致,如无晶状体眼等。

【远视分类】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1) 轴性远视:眼的屈光力正常,眼轴相对较短,为远视的最常见原因。多见于儿童或眼球发育不良的小眼球,在儿童时一般常为远视,以后随年龄增长而程度减低。如果发育受到影响,眼轴不能达到正常长度,即成为轴性远视。

(2) 屈光性远视:①曲率性远视:由于眼的屈光成分弯曲度变小导致屈光力较弱所致,如扁平角膜。②屈光指数性远视:由于眼的屈光成分的屈光指数变化所致,主要为晶状体变化引起,如老年人晶状体的改变。③屈光成分缺失:晶状体全脱位或无晶状体眼常表现为高度远视。

2.根据远视程度分类 远视眼按度数不同可分为:轻度,小于 3.00D;中度, 3.00~ 5.00D;高度,高于 5.00D。

3.根据调节状态分类

(1) 隐性远视: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不会发现的远视,这部分远视被调节所掩盖,在充分睫状肌麻痹验光后表现出来。

(2) 显性远视: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表现出来的远视。

(3) 全远视:隐性远视和显性远视的总和,是睫状肌麻痹后的最大正镜度数。

(4) 绝对性远视:调节无法代偿的远视,需通过镜片矫正,是常规验光中矫正正常的最小正镜度数。

(5) 随意性远视:显性远视和绝对性远视之差,即自身调节所掩盖的远视度数,是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可以发现的远视。

【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 青少年眼的调节力强,轻度远视者远、近视力均可正常;中高度远视者近视力下降或远、近视力不同程度下降;中年人因眼调节力减弱,度数较高时远、近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总体来说远视力优于近视力。

2.视疲劳 由于过度使用调节,常表现为视物模糊、眼胀痛、眼睑沉重、头痛及视物重影等视疲劳症状,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常常休息后症状缓解。

3.内斜视 远视程度较重的儿童,常因视近物时过度地调节引起过度的集合而引发内隐斜或内斜视。

4.眼底远视 眼眼底呈假性视盘炎表现,即视盘较正常小而红、边界常不清,但视力可以矫正到正常,视野为正常。

5.并发症 中、高度远视易发生屈光性弱视,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前房浅、房角窄,易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治疗】

远视眼,如果视力正常,又无自觉症状,不需处理。如果有视力疲劳症状或视力已受影响,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矫正。远视程度较高的,尤其是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应及早配镜。随着眼球的发育,儿童的远视程度有逐渐减退的趋势,因此每年还需检查一次,以便随时调整所戴眼镜的度数。除配戴凸透镜矫正外,还可以用角膜接触镜矫正。

四、散光

散光(astigmatism)是由于眼球屈光系统中各屈光面在各子午线的屈光力不同,从而使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来自远处(5m以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形成焦点的一种屈光状态。

【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角膜、晶状体因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各径线屈光力不一致,通常是相互垂直的两条主径线的差别最大引起的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是因一些后天性角膜疾病如翼状胬肉、角膜溃疡或瘢痕、圆锥角膜等所致角膜屈光面凹凸不平所致。

【散光分类】

根据屈光径线的规则性可以分为规则性散光和不规则性散光。

1.规则性散光 角膜和晶状体表面曲率不等,但最强和最弱的两条主径线相互垂直,可用柱镜矫正。

根据两条主径线聚焦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分为如下几类。

(1) 单纯近视散光:屈光力强的径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屈光力弱的径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2) 单纯远视散光:屈光力强的径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屈光力弱的径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3) 复性近视散光:两条主径线均聚焦在视网膜前。

(4) 复性远视散光:两条主径线均聚焦在视网膜后。

(5) 混合散光:屈光力强的径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屈光力弱的径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根据垂直和水平主径线屈光度的强弱比较分为如下几类。

(1) 顺规散光:两条主径线分别位于垂直和水平方向的±30°,并且垂直主径线屈光力大于水平主径线屈光力。

(2) 逆规散光:两条主径线分别位于垂直和水平方向的±30°,并且水平主径线屈光力大于垂直主径线屈光力。

(3) 斜轴散光:两条主径线分别位于垂直和水平方向的45°±15°和135°±15°。

2.不规则性散光 眼球屈光系统各条径线的屈光力不相同,同一径线上各部分的屈光力也不同,没有规律,不能用柱镜片矫正。

【临床表现】

1.视力 通常根据散光的度数和轴位不同,视力下降的程度往往也不同。轻度散光对视力影响不大;高度散光,看远及看近都不清楚,视物常常有重影。

2.视疲劳 眼胀、头痛、流泪、看近不能持久、看书易错行、视物有重影等现象。

3.眯眼 为了起到针孔或裂隙作用来看清楚目标,患者常表现为眯眼。散光患者眯眼与近视眯眼不同的是散光看远看近均眯眼,而近视仅在看远时眯眼。

4.代偿头位 为求得较清晰的视力常常利用头位倾斜和斜颈等自我调节。

5.散光性弱视 幼年时期的高度散光常引起弱视。

6.眼底检查 视盘较正常者小,呈垂直椭圆形、边缘模糊,通常不能用同一屈光度清晰地看清楚眼底全貌。视力可矫正,随访观察视野无变化。

【治疗】

(1) 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矫正,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通常可以矫正 6.00D以内的规则性散光。

(2) 不规则散光可试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

五、屈光参差

双眼屈光状态不等,可以是双眼屈光不正性质不同,也可是双眼屈光不正性质相同而度数不同,均称为屈光参差。

【临床表现】

(1) 正常人双眼屈光参差最大耐受为2.5D,超过则因双眼物像大小不等而发生融合困难,可有视疲劳、双眼视力降低、弱视、恶心、头晕等症状。

(2) 可以有交替视力,看远用一眼,看近用另一眼。也有为单眼视力看远近都用一眼,另一眼为弱视。

【治疗】

(1) 戴镜可适应的要求矫正完全,以获得最佳视力,如对眼镜不能完全适应,可以适当减少两眼镜片的差值。

(2) 对于框架眼镜无法矫正者,可以试戴角膜接触镜,也可以进行角膜屈光手术或眼内屈光手术。

第三节 老视

老视(presbyopia)又称老花,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性调节功能逐渐减弱,近距离阅读或工作感觉困难的现象。它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出现在40~45岁。

【病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逐渐减弱,使眼的调节力减弱,近点逐渐远移。这是一种由于年龄的增长,眼组织、细胞自然老化所致的生理性调节能力减弱的现象。

【临床表现】

(1) 视近物或近距离工作困难。近点逐渐远移,常将注视目标放得远些才能够看清。

(2) 视疲劳:近距离阅读或工作时由于调节力减弱,需要增加调节,同时过度使用集合容易引起眼胀、头痛等视疲劳症状。

(3) 阅读时需要更强的照明度。足够的照明可以增加阅读的对比度,同时照明度增加可以使瞳孔缩小,提高视力。

(4) 老视出现早晚与身高、年龄、地域、工作性质和环境以及屈光状态等有密切关系。

【治疗】

(1) 根据老视者工作性质和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镜片,使患者能持久地、清晰地和舒服地阅读。配戴近用的凸透镜,镜片的屈光度依年龄和原有的屈光状态而定,一般规律如下所述。

① 原为正视眼者,40~45岁配戴 1.00~ 1.50D;50岁配戴 2.00D;以后每增加5岁度数递增 0.50D即可。

② 非正视眼者,所需戴老视眼镜的屈光度数为年龄所需的屈光度与原有屈光度的代数和。

(2) 中老年人配戴渐变多焦点镜能满足老视患者远、中、近不同距离的视觉需求。

(3) 手术治疗:有巩膜扩张手术以及射频传导性角膜成形术等。

第四节 斜视

在正常注视状态下,当双眼同时注视一个目标时,物像分别投射在两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或对应点上,视觉冲动通过眼的视觉传导系统,传到视皮质中枢,被融合成一个完整、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的物像称为双眼单视。双眼单视的必备条件:两眼视力相等或接近;双眼具备同时注视同一目标的能力,而且能协调地追随同一目标,有正常的视网膜对应点,视路传导功能正常,融合功能正常,知觉功能正常。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异常都会破坏双眼单视功能,引起斜视或弱视等眼病。

在异常情况下,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当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其中双眼眼位表现有偏斜倾向,但可通过正常的融合功能得到控制的,称为隐斜,此时外观上看不到明显眼位偏斜。如果融合机能被打破(如遮盖一眼后),就出现偏斜。正位眼临床上很少见,多数人都具有隐斜。如融合功能失去控制,眼的视轴明显偏斜,双眼单视功能被破坏,使双眼处于间歇性或恒定性偏斜状态的,称为显斜。

根据眼球运动和斜视角有无变化,斜视可以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

一、共同性斜视

眼外肌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由于某对拮抗肌力量不平衡引起眼位偏斜,但不能被融合机能所遏制,眼球运动无障碍,各种方向注视时斜视程度(斜视角)保持恒定者,称为共同性斜视。

【病因】

(1) 屈光不正引起调节与集合失调,如远视眼多需要较大调节与集合力,逐渐促使内直肌力量大于外直肌而产生内斜视;反之,近视眼多引起外斜视。

(2) 另外与神经支配异常、双眼屈光参差导致融合功能障碍、眼外肌力量不平衡、遗传或解剖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1) 眼位偏斜:一眼注视时,另一眼视线偏离目标,偏斜方向为眼外肌肌力强的作用方向。

(2) 眼外肌向各个方向运动正常。

(3) 无复视。

(4) 无代偿头位。

(5) 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患眼注视时健眼斜视角(第二斜视角)与健眼注视时的患眼斜视角(第一斜视角)相等。

(6) 少数可有弱视。

斜视可为内斜视或外斜视,上斜视或下斜视。患眼在健眼注视时偏向哪一方即为哪种斜视。临床上水平斜视多见,垂直斜视较少见。

【治疗】

(1) 矫正屈光不正:要求准确验光并配戴相应的眼镜。儿童要散瞳验光。此时要求屈光不正要完全矫正,不论是远视、近视或是散光。

(2) 治疗弱视。

(3) 正位视训练:以便消除抑制,加强融合,扩大融合范围,建立立体视。

(4) 手术治疗:对于斜视角已稳定,或经过非手术治疗后仍有偏斜者,手术目的是重建眼外肌拮抗肌肌力的平衡。手术方法:对于肌力强的肌肉减弱其肌力,行该肌后徙术,对于肌力弱的肌肉加强其肌力,行该肌缩短术。

二、非共同性(麻痹性)斜视

由于炎症、肿瘤、外伤、感染等因素,使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核或神经发生病变,引起眼外肌麻痹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双眼注视各方向时所表现的斜视角不同。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病因】

(1)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

(2)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主要是由于外伤、炎症、脑血管疾病、肿瘤、内外毒素、全身疾病,以及眼外肌的直接损伤及肌源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

(1) 眼位偏斜:眼位向麻痹肌作用力相反方向偏斜。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遮盖一眼,症状可消失。

(2) 眼球运动受限:向麻痹肌作用力方向运动受限。

(3)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4) 有代偿头位:转向麻痹肌作用力方向。

(5) 复视。

【治疗】

(1) 寻找病因,并及时去除病因。

(2) 药物治疗: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ATP等营养神经药物。因炎症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可以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

(3) 可配合针灸、理疗。

(4) 戴镜矫正:戴三面镜可用于矫正斜视度数较小的斜视。

(5) 遮盖法:如任何方法均无法纠正复视,可遮盖一眼,以解除因复视带来的眩晕、恶心等症状。最好遮盖健眼,遮盖必须双眼轮换进行,防止双眼视功能恶化。预防拮抗肌发生挛缩。严密观察,在挛缩发生前施行手术。

(6) 手术: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主要通过加强受累肌本身肌力或减弱其拮抗肌或配偶肌肌力以使其各眼外肌肌力产生新的平衡。

第五节 弱视

弱视(amblyopia)是指视觉细胞在视觉发育期间,收到的有效刺激不足,导致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或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视力,而眼部并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视觉状态。大多数弱视是可治疗的视力缺陷性眼病。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的患病率为1.3%~3%。通常大多数弱视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病因与分类】

按发病机制的不同,弱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

1.斜视性弱视斜视 患者由于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的非对应点上,引起复视和视觉混淆,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大脑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导致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从而形成了弱视。斜视性弱视是最常见的类型。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

2.屈光参差性弱视 当两眼屈光度数差别大于2.5D以上时,致双眼黄斑上的物像大小与清晰度差别较大,融合困难,所以大脑视皮质长期抑制屈光不正度数大的眼,使视觉得不到有效刺激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

3.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常因角膜混浊、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上睑下垂或患眼遮盖,致使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从而产生视觉障碍而形成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4.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见于因未经及时矫正的屈光不正(多为高度远视、散光、近视)而无法使物像清晰聚焦在视网膜上,使得视觉细胞不能得到充分的刺激,从而引起弱视。戴合适的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渐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

【临床表现】

(1) 视力差: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8或者达不到该年龄段的正常视力,矫正视力0.8~0.6者为轻度弱视,0.5~0.2者为中度弱视,小于0.1者为重度弱视。

(2) 拥挤现象:对排列成行的视标识别能力较单个视标的识别能力差,对比敏感度显著降低。

(3) 常伴有眼位偏斜、屈光不正及眼球震颤。

(4) 双眼单视功能障碍,立体视觉差。

(5) 异常固视:弱视眼固视能力不良,多为旁中心注视。

【治疗】

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中心固视者效果较好,旁中心固视者较差。原则为消除抑制,提高视力,矫正眼位,训练黄斑固视和融合功能,以达到恢复两眼视功能的目的。

1.消除病因 早期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等,准确地验光配镜,矫正屈光不正。

2.遮盖治疗

(1) 中心注视性弱视:可采用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注视的方式。但应注意防止健眼发生遮盖性弱视。

(2) 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先利用光栅疗法、后像疗法、红光闪烁灯疗法矫正为中心注视性弱视后再采用遮盖疗法。

3.光学药物疗法(也叫压抑疗法)利用阿托品和屈光矫正,压抑健眼的看远或看近的功能,而促进弱视眼的看远或看近的功能。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近视

2.远视

3.弱视

二、选择题

患儿,男,7岁,其家长诉患儿视物不清晰。视力:右,0.4;左,0.1。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1.首先应考虑做哪项检查?( )

A. 复查视力B. VEP检查C. ERG检查

D. 散瞳验光E. 随诊观察

2.该病例的散瞳结果:右, 5.00DS 1.00DC×90°→0.9;左, 8.00DS 2.00DC×85°→0.3。应诊断为( )。

A. 屈光不正B. 斜视性弱视C. 形觉剥夺性弱视

D. 屈光不正性弱视E. 屈光参差性弱视

3.对于该患儿,目前应考虑如何治疗?( )

A. 因患儿小,暂不配镜

B. 戴屈光矫正眼镜

C. 屈光矫正,遮盖右眼,左眼精细作业

D. 遮盖右眼

E. 左眼弱视训练

三、问答题

1.弱视按照发病机制分为哪几类?

2.远视根据调节状态如何分类?

3.简述近视可能的病因。

(刘院斌)

栏目热文

视网膜是啥样子的(视网膜是什么样的图片)

视网膜是啥样子的(视网膜是什么样的图片)

最近,一则“近视女子在剧烈咳嗽后视网膜脱离”的新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也引起了诸多近视者的担忧。有人疑惑咳嗽就会脱落,这个...

2024-03-03 23:14:32查看全文 >>

视网膜是怎样形成的(葡萄膜炎几年后才失明)

视网膜是怎样形成的(葡萄膜炎几年后才失明)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医师 冯庆阳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楠 通讯员 林惠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如果不是病情...

2024-03-03 23:22:22查看全文 >>

视网膜的功能(视网膜为什么叫视网膜)

视网膜的功能(视网膜为什么叫视网膜)

对照下图了解一下眼球的主要结构的作用和会造成的视力问题。角膜:眼球的保护盾,并为眼睛提供固定的屈光度,角膜变形会导致散光...

2024-03-03 22:45:13查看全文 >>

视网膜是干啥用的(视网膜出血多久能恢复)

视网膜是干啥用的(视网膜出血多久能恢复)

相较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火热,或许大家对声纹识别还是相对陌生的。但其实在生活中,声纹识别应用已经展开,如在微信的账号登...

2024-03-03 23:20:41查看全文 >>

视网膜在眼球什么位置(视网膜在眼睛的哪个部位图片)

视网膜在眼球什么位置(视网膜在眼睛的哪个部位图片)

视网膜(retina)居于眼球壁的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视网膜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两层间在病理情况下可分开...

2024-03-03 23:11:31查看全文 >>

视网膜有什么功能(视网膜详细结构与作用)

视网膜有什么功能(视网膜详细结构与作用)

视网膜是一片厚度只有0.1至0.5 毫米的透明薄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又称为眼底。视网膜一面与玻璃体接触,另一面紧贴着...

2024-03-03 23:02:34查看全文 >>

视网膜有哪几种(正常的视网膜是什么样的)

视网膜有哪几种(正常的视网膜是什么样的)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脱离都是这一类型的;由于各种内、外界原因导致了视网膜产生了裂孔,引起的...

2024-03-03 23:18:33查看全文 >>

眼睛视网膜的作用是什么(视网膜对视力有什么影响)

眼睛视网膜的作用是什么(视网膜对视力有什么影响)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5日电(记者 陈静)近日,网络上一份“防猝死套餐” 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份“防猝死套餐”主要由辅酶...

2024-03-03 23:15:57查看全文 >>

雪燕的正确吃法及十大禁忌(雪燕的正确炖法和吃法)

雪燕的正确吃法及十大禁忌(雪燕的正确炖法和吃法)

雪燕是植物木髓分泌物,来自植物Gum Tragacanth,原产于地中海东部干旱地区和亚洲西南部和北部高原和沙漠,东南亚...

2024-03-03 23:28:16查看全文 >>

雪燕能天天吃吗(女性长期吃雪燕的危害)

雪燕能天天吃吗(女性长期吃雪燕的危害)

现代人处于一种很有压力的环境中,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环境污染,空气不新鲜,身体基本上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越来越多...

2024-03-03 22:52:59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