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奠没好后,即开始准备将灵柩迁于祖庙。把夷床〔原来放尸的床)朝正于柩而放在两楹之间。二烛献在殡门外。丈夫盘起头发,散带,即位,一切都如小殓时候一样。妇人不哭。主人拜宾,即自已的位置以后,袒(脱去上衣)。商祝戴免,亦袒,拿着经灰治的功布(麻布经灰樵洗,较为细白),从西边的台阶上去,但不入堂,喊三声“噫!"以启告神也,以后命哭。用一烛奠于堂,以照开殡肂,周祝亦入于室,撤去原来的宿奠。然后走下台阶,与夏祝取原来所做的名器置于铭旌旁,主人踊数次。
商祝用功布(迎神之布、用以引柩)擦去柩上之尘,也即拂去凶邪之气并以功布来接神,使神以为有地方可以安居。用被单。覆棺用夷衾(被子),抬棺用輁轴(运灵柩的一种车,像长床一样,前后著金),将棺迁于祖庙。发殡向祖庙所行的次序是:铭旌在前面,接着依次是奠从,烛从,柩人从,主人从,丈夫由左,妇人由右,以服之亲疏为先后。按其昭穆,男宾在前,女宾在后。
到祖庙后,柩由西边台阶抬上去,因是朝祖,故不能从阼阶(东阶)升。奠摆在下面,在柩的北首之位。主人也跟随柩登上西阶,走在柩的东侧,面向西,主妇面向东。众人皆在东边即位。
柩下面用夷床支承,放在两楹间。柩首向北,因为市要朝祖,故不可以用足向之。主人在柩东,面向西,将铭旌仍放置在殡宫时的位置。
除了设置祖奠用以祭祖之外,同时也要设宿奠。用以祭死者。在柩的西边设席。设的宿奠面向东,就像在殡宫朝夕奠一样。也要有奠脯、醴酒、豆等。用巾覆盖。升、降自西面台阶。
主人踊无数。然后从西阶下拜宾,回到自己的位置。因主人从启殡到朝祖,一直袒,此时乃穿上衣服。主妇及亲属由柩足西,向柩东,面西。进车(魂车,非载柩之车)在东檐东隅之下。
然后用三种颜色的丝织成的马鞅,悬于车的横木上,每车一条。
日过中午后,主人进来,袒。将柩从堂北首御下,下堂而载于车,并且束棺于柩车。柩载好于车以后,主人穿好衣服。将原来西阶上的奠降下来,奠于束车的前面。
商祝在柩车周围进行装饰,用白布在枢车四周和上面挂上帷慢,帷幔前挂着一个承溜般的池。池下有小曲屏一样的装饰,叫振容(古代的一种棺饰,。《礼记·丧服大记》:“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 孔颖达 疏:“振,动也。容,饰也。谓以绞缯为之,长丈馀,如幡。画幡上为雉,县於池下为容饰。车行则幡动,故曰振容。” )。帷幔前面是红色,后面是黑色,中间以纽相联。整个小车被帷幔装饰的如人居之斋一样。车盖上有袭,以三色缯为之,上面红色,中间白色,下面青色,同时还设披(用帛带一端束在棺上,另一端俾出帷幔,让送葬的人握着,著上牵拉枢车的引,在轴上亦称绵)。
埋葬大遣奠
次日天明,要进行埋葬之礼,这天为葬日,这一天所设的奠为大遣奠,也叫葬奠。整个大遣奠所的器具为:五鼎,四豆,四笾,二甒,二俎。
清晨,在庙门外面,陈放鼎五个,用来分别盛羊、豚、鱼、腊、鲜兽各一鼎。羊用左半边,不要髀(大腿);豚亦如同羊一样,左半,不要髀;鱼、腊、鲜兽如前。另外还要用肠五、胃五,离肺。
陈鼎之后,又在东边陈馔;四豆,其一内盛细切的羊百叶,一为蚌酱,一为葵菹,一为贏醢;四笾,其一盛枣,一为糗饵(以稻米、黍米干粉,合蒸而成),一为粟,一为脯;二甒盛醴酒(甜酒)。然后陈列明器,灭燎。让两个人手执烛,面向北,如有宾来,则拜之。接着撤祖奠,丈夫踊;设葬奠于柩车西北,妇人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