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发文,笔调消极。
如果是长篇大论的倒还好,这种人会宣泄自身情绪,问题不大。
如果是几句话的短文,这种一般最严重。一方面,他们不释放情绪,憋着肯定会让他们更糟糕。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是觉得很绝望无助,话说多了也没用,所以索性不说。
别人想死肯定是因为痛苦,问题不得解决,我们该阻拦他们么?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这是一种同情、共情的能力。
你看到别人的痛苦,可以感同身受。你自己可能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困难,但挺过来了。那么你希望对方也能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最后会知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正是这种能力,让我们社会全体人类守望相助,别人有难了你帮助,你有难了别人也帮忙。
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它源自本有的仁者之心。
人性很复杂,古今中外哲人的研究、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国儒家奉孔子为圣人,还有一个人被尊为"亚圣",意思是历史影响仅次于孔子,即:孟子。
他在所著书中讲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一个小孩子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了一跤,马上要掉到井里了,可能会淹死。这个时间非常短,刹那间的事儿。你不认识这个小孩子,但你看到这个场景,心中顿时升起可怜心、救助心,然后会不假思索地救助。
这就是著名的"孺子将溺于井"的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