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为什么陈桥兵变会成功(陈桥兵变是一场阴谋吗)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15 08:52:1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导语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960年正月,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在河南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拥戴为帝。他带兵回到开封,逼迫后周恭帝禅位给自己,结束后周,建立宋朝。五代十国时期,兵变频繁,不少帝王通过兵变上位。赵匡胤在后周资历尚浅,为什么能一举成功?有三大因素不可或缺。

为什么陈桥兵变会成功,陈桥兵变是一场阴谋吗(1)

黄袍加身

一、韬光养晦,羽翼丰满

赵匡胤的祖上世代为官,官职都不高,他的父亲赵弘殷是个职业军人,先后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担任禁军将领,但成就有限,干到后周时也只是一个中层军官。赵匡胤受父亲影响,在后汉时投军,他的仕途发展指望不上老爹,只能靠自己奋斗。

赵匡胤擅长韬光养晦,他低调谦虚,不显山不露水,却暗中培植势力,陈桥兵变前已经羽翼丰满。

后汉太祖郭威在位时,年轻的赵匡胤在柴荣麾下任职,在禁军中结交了一帮铁哥们,包括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等人,他们意气相投,结为兄弟,史称“义社十兄弟”。这些人当时跟赵匡胤一样,只是一些无名之辈,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不断立功,官职越升越高,成为禁军中的实权将领。赵匡胤与这些“义社兄弟”保持着密切联系,这些“死党”就是后来陈桥兵变的骨干。

赵匡胤凭借战功晋升节度使后,取得了“辟署”权——可以招聘自己的幕僚。恰好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去世,刘词的很多幕僚丢了工作,赵匡胤便将刘词麾下的赵普、楚昭辅、王仁赡等人招纳到自己帐下,后来又从其他节度使处,陆续招来吕余庆、李处耘、沈伦等人。这些人各怀奇才,为其出谋划策,赵匡胤拥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参谋团队,成为后来陈桥兵变的智囊。

赵匡胤虽然没有豪门背景,但他在禁军耕耘十余年,始终在殿前司任职,从基层军官干到最高的殿前司都点检,殿前司的各级将领都是他的亲信,基本上惟其马首是瞻。另外,赵匡胤跟侍卫亲军司的很多将领也拥有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为他发动陈桥兵变提供了强大的武力保障。

为什么陈桥兵变会成功,陈桥兵变是一场阴谋吗(2)

二、朝廷麻痹,缺乏防范

赵匡胤早年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后来又征战沙场,*人无数,可以说谁都不怕,最忌惮的应该就是后周世宗柴荣和宰相王朴。巧合的是,这两位大人物都是英年早逝。

柴荣是一代雄主,生前威望极高,也是赵匡胤的伯乐。赵匡胤最初只是他的侍卫军官,多亏柴荣的信任重用,赵匡胤才能屡立战功,不断升迁。可惜天不假年,柴荣三十九岁便英年早逝,遗命由他年幼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恭帝。

史料记载,赵匡胤十分忌惮后周宰相王朴。王朴天生奇才,性格刚直,曾向柴荣提出“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是柴荣最器重的肱股之臣,但王朴在柴荣死前便已去世,这对“雄主名臣”的组合英年早逝,放眼朝堂上下,已然没有赵匡胤的对手。

柴荣驾崩前调整了后周高层,提拔资历较浅的赵匡胤任殿前司都点检,并指定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为宰相,以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为京城卫戍司令,辅佐年幼的恭帝。

范质、王溥、魏仁浦都是文官出身,不擅长搞权术机谋,缺乏对禁军高级将领的有效防范;韩通虽然是武将,但有勇无谋,跟别人关系不好,势单力孤。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故意在开封散播“点检做天子”的消息,京城人尽皆知,后周高层却十分麻痹,没有做出任何防范,给了赵匡胤可乘之机。

为什么陈桥兵变会成功,陈桥兵变是一场阴谋吗(3)

三、准备充分,谋划缜密

五代十国不乏兵变上位的帝王,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汉太祖郭威都是先例。相比这两位前辈,赵匡胤年纪轻、资历浅、地位低,想要兵变成功,离不开缜密的阴谋策划。

赵匡胤夺取皇位的策划最早开始于柴荣死前。

柴荣亲征幽州时病重,不得不返回开封,半路上有人报告说在地里挖出一块木头,木头上刻着“点检做天子”五个字。当时的殿前司都点检是柴荣的妹夫张永德,柴荣对他一直十分信任,但此时他已经决定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儿子,担心儿子压不住资格老威望高的张永德,见了这块木头起了疑心,于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罢免了张永德,提拔资历浅的赵匡胤担任殿前司都点检。

这块木头肯定是人为的,到底是谁*?没有直接证据。

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推断,赵匡胤无疑是最大的嫌疑人,他时任殿前司都指挥使,是殿前司仅次于张永德的二号人物,张永德下来,他顶上去,正好可以完全掌握殿前司精锐。赵匡胤这一招实际上利用了柴荣临死前的疑心,除掉了实力强劲的张永德,不着痕迹地当上了殿前司的一把手。

赵匡胤虽然掌控了殿前司,但他不能大张旗鼓,公然以武力夺权,那样影响力太坏,不足以服人,他打算借鉴郭威前辈的经验,由禁军将领拥戴自己为帝。为了取得调兵权,赵匡胤下令谎报军情说契丹入侵河北一带,宰相范质等人一听就慌了神,没有核实情况真假,就请赵匡胤带兵出征。

为什么陈桥兵变会成功,陈桥兵变是一场阴谋吗(4)

赵匡胤出征前,又派人在开封散播“点检做天子”的消息,一方面为自己制造舆论,另一方面试探朝廷的反应,结果让他很满意,禁军中已有不少将士私下议论“将以出师之日,策点检为天子”,而朝廷高层则是“晏然不知”,进一步坚定了赵匡胤发动兵变的决心。

赵匡胤亲自点将,把石守信、王审琦留在开封作为内应,自己带大军出征。途中,赵匡胤的幕僚团队开始发挥作用,他们炮制出“大日斗败小日”的异象,让人相信赵匡胤做皇帝是天命所归。到了陈桥驿,赵普、楚昭辅、李处耘等人继续在军中煽风点火,鼓动将士拥戴赵匡胤为帝。

在大家的卖力表演下,禁军将士成功被煽动起情绪,“强行”把一件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拥戴他做了皇帝,史称“陈桥兵变”。赵匡胤的缜密策划终于收到回报,他率军返回开封,镇压了敢于反抗的死对头韩通,其他人无计可施,只得乖乖向赵匡胤俯首称臣。

为什么陈桥兵变会成功,陈桥兵变是一场阴谋吗(5)

陈桥兵变

结束语

赵匡胤早年在禁军韬光养晦,笼络人心,培植势力,羽翼丰满,为陈桥兵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赵匡胤又利用幼帝即位后“主少国疑”、朝廷高层麻痹的有利环境,通过缜密的阴谋策划,步步为营,使得陈桥兵变一举成功,他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实力和运气的完美结合。

,

栏目热文

陈桥兵变过程简介(陈桥兵变是谁造成的)

陈桥兵变过程简介(陈桥兵变是谁造成的)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发生在960年,标志着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中国陷入...

2024-03-15 08:43:30查看全文 >>

陈桥驿兵变是怎么一回事(陈桥兵变真实原因)

陈桥驿兵变是怎么一回事(陈桥兵变真实原因)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去世,年仅七岁的恭帝即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

2024-03-15 08:50:08查看全文 >>

陈桥兵变为何能够成功(陈桥兵变中的真实故事)

陈桥兵变为何能够成功(陈桥兵变中的真实故事)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四十四期】(历史系列第704讲)为什...

2024-03-15 08:43:22查看全文 >>

陈桥兵变的后果(陈桥兵变过程简介)

陈桥兵变的后果(陈桥兵变过程简介)

在传统评书演义中,一提起宋太祖赵匡胤,总是称赞“两个拳头、一条杆棒,打遍中原八百军州,开创大宋三百年基业”。赵匡胤给我们...

2024-03-15 09:00:24查看全文 >>

陈桥兵变的详细过程(陈桥兵变的真实原因)

陈桥兵变的详细过程(陈桥兵变的真实原因)

“陈桥”是一个地名,在北宋时,它是一个驿站,故而称之为“陈桥驿”,它位于现在河南开封北面黄河边。公元九六零年,这里发生...

2024-03-15 08:38:02查看全文 >>

陈桥兵变是在哪里发生的(陈桥兵变的发祥地)

陈桥兵变是在哪里发生的(陈桥兵变的发祥地)

大家都知道“陈桥兵变”吧,这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是说赵匡胤通过兵变而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并建立起了宋朝的事情。那么这个“陈桥兵...

2024-03-15 09:27:38查看全文 >>

你知道在茶桌上喝茶有什么讲究吗(喝茶的礼仪与规矩)

你知道在茶桌上喝茶有什么讲究吗(喝茶的礼仪与规矩)

现如今,生活在不断进步,我们的吃喝开始逐渐丰富起来,五花八门的饮料纷纷出现,可即使它们再好喝,也无法代替茶在中国人心中的...

2024-03-15 08:40:12查看全文 >>

喝茶有什么规矩最简单(喝茶的规矩是不是穷讲究)

喝茶有什么规矩最简单(喝茶的规矩是不是穷讲究)

现在喝茶的人越来越多,稍微讲究点的家里都会备点好茶和几套茶具。但是其实喝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管是自己喝茶还是去拜访别...

2024-03-15 09:18:57查看全文 >>

喝茶留底是什么礼仪(十大喝茶礼仪规范是什么)

喝茶留底是什么礼仪(十大喝茶礼仪规范是什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周末时,有茶友过来私信。“不是说健康喝茶要茶水分离吗,怎...

2024-03-15 08:47:27查看全文 >>

喝茶有哪些规矩和礼仪(喝茶的规矩有哪些)

喝茶有哪些规矩和礼仪(喝茶的规矩有哪些)

茶人,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他们在品茗赏茶的过程中,遵循着一套严谨且富有诗意的礼仪规范。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茶人世界...

2024-03-15 09:14:3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