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麻沸散由曼陀罗花、生乌草、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6味中草药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不过,这并非华佗麻沸散的原始配方,而是后人杜撰。华佗麻沸散的原始配方早已失传。
在后人杜撰的麻沸散配方里,曼陀罗花具有一定的麻醉功效。曼陀罗的花、叶、果实各部分都含有生物碱,可以做药用。尤其是花,含有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许阿托品等。这些生物碱可以阻断人的副交感神经,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人的肌肉变松弛,汗腺分泌汗液受到抑制——这正是蒙汗药名称的由来。
根据媒体报道,1970年7月8日,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把以曼陀罗花为主药的中药麻醉汤剂,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这种中药麻醉汤剂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其实,虽然《水浒传》里已经频发出现“蒙汗药”的身影,但宋朝并没有“蒙汗药”这个词。直到元朝时期,才出现了“蒙憨药”一词。元朝杂剧《黑旋风双献功》中,李逵在劫狱前说:“只管将自己装扮成傻乎乎憨头憨脑之人,将些‘蒙憨药’放在卒子饭菜,将其麻翻,救出江湖弟兄!”
当然,不管是“蒙憨药”,还是“蒙汗药”,功效都是一样的。
在武侠小说里,有很多“高级”毒药,蒙汗药只是最低等的毒药。许多武功高强的人士,并不惧怕蒙汗药。比如,在《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经过牛家村时,与郭啸天、杨铁心发生了误会,信心满满地说:“酒里就是有蒙汗药,也迷我不倒。”但是后来中了飞天蝙蝠柯镇恶铁菱上的剧毒,就支撑不住了。
写到这里,许多人很关心一个问题:蒙汗药有没有解药呢?
在《水浒传》中,当孙二娘麻翻押送武松的两个公人后,没有将他们*掉,而是用解药救了他们:“孙二娘便调一碗解药来,张青扯住耳朵灌将下去。没半个时辰,两个公人如梦中睡觉的一般,爬将起来。”
这种解药效果立竿见影,可惜《水浒传》里没有提供详细的配方表。明末清初的科学家方以智记载:“魏二韩御史治一贼,供称:威灵仙、天茄花、精刺豆,人饮则迷,蓝汁可解。”天茄花即曼陀罗花的别称。方以智说蓝汁能够解蒙汗药的毒,但蓝汁是什么呢?依然是一个谜。
在武侠小说里,蒙汗药既然是低等毒药,人们解除蒙汗药毒性的方法就简单粗暴得多:用一盆冷水泼在脸上,顷刻间即可解毒。《广西志》里也记载:“曼陀罗人食之则颠闷、软弱,急用水喷面,乃解。”但我总怀疑这种办法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水浒传》《后汉书·华佗传》《广西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