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货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不赚钱以及根本没有运营体系支持。
二、每天卖多少杯才能回本?
自助咖啡机占地不到一平方米,租金600-1000元/月,一个人能维护20台机器,咖啡机3万一台,房租、人力和设备成本都很低,与开咖啡馆动辄几百万的投入相比,简直不足一个零头。
我们把所有的成本都算进去,主要有设备折旧 原料成本 房租人工成本 损耗。最终算出每个月要回本需要卖372杯,平均每天是12.4杯。
业内人士测算过,自助咖啡机比较高的停留停留转化率能达到3%,也就是说,每天要卖12.4杯,至少需要有413人在在咖啡机面前停留驻足。这还只是停留的人数,而路过的人转化到停留也非常低,假设按5%算,那么需要8200多人经过才行。
那么,什么地方有这么多人而且还没有其他竞争者呢?只有医院和学校这样的空间,众创空间虽然有消费场景,但是竞争者太多,速溶咖啡和便利店都是,而医院真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所以只剩下学校。学校还必须是对咖啡有一定需求和消费能力的高等院校,比如北上广深超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大学。
三、自助咖啡机只是业态补充
提起自助咖啡机,业内常对比日本市场。
日本是一个自助咖啡机很发达的国家,截止2015年,日本自助咖啡机超过17万台,平均729人一台,而中国不足3000台。
但是仔细分析这个数据,就算是日本,满足消费者对咖啡需求的仍然是各种咖啡馆和7-11,自助咖啡机仍然是一个补充业态。
更何况,他们的机器不单单卖货,有的还提供服务功能,比如日本朝阳饮料公司2017年推出的自动贩卖机,制冷在1度,并提供50米内WIFI信号,17国语言服务。地震发生时,自动贩卖机上还提供避难信息,里面的商品无需投币即可取出。
在中国,同样是自助贩卖机,国内巨头友宝做了很多年才盈利,还是靠的广告。自助贩卖机可以有多种组合,卖的品类也多,尚且市场很小,难实现盈利,更何况是小众的咖啡市场呢?数据显示,2017现磨咖啡只占总咖啡市场的16%,剩下的84%是速溶,在现磨咖啡领域,还有星巴克、瑞幸、7-11等公司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留给自助咖啡机的市场份额非常小。
四、并没有革新什么,也没有供应链优势
咖啡机有两种,一种是家用的台式,比较小;另一种是立式,也就是商场里看到那种,能自动落杯。
中国的立式咖啡机主要来自三个市场:
① 意大利那克塔咖啡机,3.5万一台,功能较少,没有制冷,他们的咖啡研磨技术一流,咖啡口感好;
② 日本富士咖啡机,工厂在大连,6万一台,功能齐全,有制冰功能,能做70-80个品类;
③ 中国主要有五六家做咖啡机的公司,代理国外咖啡机品牌,大多自助咖啡企业用的机器都来自广州吉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