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电影《解放》共分五部,拍了五年,从1967年开拍首部,1971年完成最后一部,如此之长的拍摄时间,确实惊人。
《解放》里最引人瞩目之处,就是苏联电影里,再次出现了斯大林的形象。
自从赫鲁晓夫上台之后,苏联电影里的斯大林已经绝迹。
《解放》里,再次出现了斯大林形象,这应该是勃列日涅夫于1964年当政之后,对斯大林评价回温在艺术领域的一个折射。
《解放》中的斯大林
有意思的是,《解放》的创作始于1964年,正是勃列日涅夫上台的那一年。
勃氏时代,对斯大林采取的政策是不抹黑,不粉饰。
《解放》里的斯大林形象,基本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设计的。
《解放》的主要编剧是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邦达列夫。
邦达列夫已经于2020年去世。他在苏联时代的创作,流露出浓重的对人道主义推崇,苏联解体后,他痛心疾首,可以看出,他没有背叛他当初写作时的初心。
邦达列夫在参与创作《解放》的同时,还在1965年至1969年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热的雪》。
在《热的雪》里也出现了斯大林的形象描写。邦达列夫在《热的雪》中对斯大林中采取了冷冽的现实主义态度,一出场的时候,斯大林比较冷酷,令人望而生畏,到后来,斯大林的神情中透出了“温和、慈祥、亲和家人”的气息,让小说里接受斯大林接见的集团军司令如释重负。
可以看出,《热的雪》中,邦达列夫在恪守‘两个不”原则的时候,做的同样是相当平衡而得体的。
这种对斯大林的认知态度,基本也移用到了《解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