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虹口救火会
虹口救火会旧址,上海工部局设计,1917年竣工。占地面积1659平方米,建筑面积4747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西南向,略呈文艺复兴风格。平面布局转角处作大的凹弧形,留出前场空间。立面对称,底层及阳台内墙为仿石墙面,其余为清水红砖墙面。主楼呈三层(底部为消防车库,楼上是宿舍),中部二、三层有通长内阳台。
虹口救火会六边形暸望塔
值得一提是屋顶有一方形塔楼,上部为六边形暸望塔。瞭望塔呈六角形,塔高34.2米,有9层,瞭望半径可达5公里,是当时城市的最高点,杨浦的控江路、五角场等地区都在其瞭望可达范围,因此被世人誉为“第一双城市的眼睛”。
随着电话的出现,社会与科技的进步,现代报警已发展到电子互联网,秒通火情。特别周围的建筑日益增高,1997年后该瞭望塔不再使用,钟声报警也退出历史舞台。。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虹口救火会旧址”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虹口救火会建筑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上海市警察局消防处接办,改名为虹口区消防队;1949年上海解放后,由上海市公安局消防处接管;1983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后,由武警部队接管。2018年11月9日,我国成立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脱下橄榄绿,换上火焰蓝的消防制服,涅槃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