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写的)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31 01:02:0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调任汝州团练副使,赴任途中经过江西九江,与一僧一俗,同游了著名的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写的(1)

不过在登山之初,苏轼曾经发誓“此行绝不作诗”,但是后来进入山中以后,他架不住山中僧侣的热情,诗是写了一首又一首。

在庐山盘桓多日之后,某一天苏轼游历了西林寺,突然从大自然中得到了灵感,写下了一首饱含哲理的诗,这就是中国诗坛上的一个顶峰——《题西林壁》。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客们喜欢的风景游览的胜地。唐代名相张九龄、“诗仙”李白和大诗人白居易都曾经登临庐山,并写下著名的诗歌。

其中张九龄和李白二人,同时以“庐山瀑布”为题,分别留下了《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和《望庐山瀑布》;白居易避开前人的锋芒,不写瀑布,写下了《大林寺桃花》,同样享有盛名。

苏轼自问在写诗这方面,虽然小有成就,但是恐怕还是比不过唐代这些前贤,因此他曾经对和自己同行的僧人参寥表示:“此行绝不作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写的(2)

但是登山之后,苏轼却意外发现自己在庐山的僧侣当中,还是颇有名气的。于是就逐渐放开了心胸,又从庐山的风景当中得到了启发,然后写下了《题西林壁》这首传世名作。

《题西林壁》赏析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翻译:

连绵起伏的庐山奇峰,横着看,是一条山岭;侧面看,就成了一座高耸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去看它,它总是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人们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身处于山的包围之中。

苏轼这首七绝,并不是以创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取胜的。它之所以这么有名,其实是因为这首诗里蕴含着一个关于认知的哲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写的(3)

即: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总是会受到自身所处的环境局限。与此同时,苏轼还在这首诗里暗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如果想要摆脱这种认知上的局限,就唯有从多个视角入手,跳出山的包围,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去观察它。

王安石在青年时代,曾经写过一首《登飞来峰》,诗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里提到的,既是一种扫清前途障碍的办法,也是一种认清事物本质的方法。

不过苏轼认为,光是站得高还不行。因为“山”是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你的,所以你只要一日“身在此山中”,那么你就一日无法看清山的全貌。

苏轼的观点后来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成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后来的文人在生活中遇到迷惘时,总爱引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写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的启发(不识庐山真面目得到的启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的启发(不识庐山真面目得到的启发)

低看成林高成海,远近层叠不相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外。我不懂诗,比葫芦画瓢写首诗不过是为了阐明辩证法的道理。“...

2024-03-31 01:38:54查看全文 >>

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山中含义)

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山中含义)

唐代诗人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在游玩庐山感慨庐...

2024-03-31 01:14:02查看全文 >>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图片(庐山真面目图片大全)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图片(庐山真面目图片大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原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北宋】苏轼《题...

2024-03-31 01:33:14查看全文 >>

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什么感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达的情感)

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什么感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达的情感)

前言欧阳修《浪淘沙》词云: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

2024-03-31 01:40:11查看全文 >>

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搞笑下联(不识庐山真面目下一句爆笑改编)

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搞笑下联(不识庐山真面目下一句爆笑改编)

水平韵顺序一东人类进化;世界大同。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地静一尘不起;楼高四望皆通。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扬...

2024-03-31 01:43:32查看全文 >>

只缘身在此山中配图(山高路远看世界也在找自己配图)

只缘身在此山中配图(山高路远看世界也在找自己配图)

《庐山高图》轴,1467年,纸本,设色,193.8×9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庐山高图轴 据记载,沈周四十岁以后,...

2024-03-31 01:37:35查看全文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寓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在此山中哲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寓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在此山中哲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它表达了人们对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对于外界事物的模糊认识。这...

2024-03-31 01:31:20查看全文 >>

有理数减法如何用三种方法理解(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步骤)

有理数减法如何用三种方法理解(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步骤)

毫无疑问‬,中考的必考内容。一般是融合在其他题目中考查,有时以填空,选择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难点‬是‬对‬运算‬律‬的‬...

2024-03-31 01:02:20查看全文 >>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口诀(有理数减法法则巧记口诀)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口诀(有理数减法法则巧记口诀)

初中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直接影响到你的中考成绩,关系着你到底能上哪一所高中学校!偏偏有很多同学数学成绩一直无法提升...

2024-03-31 01:22:19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