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老师如果知道《金刚经》突然在吴秀波出轨门事件中火起来,怕是要气到重新转世。
1.
作为佛学经典,《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等一直是佛学爱好者们的必读书目,其中《金刚经》尤其著名。拿信佛风气浓郁的娱乐圈举个例子,娱乐新闻里经常见到诸如“孙俪手抄《金刚经》”;“王菲唱诵《金刚经》,李嫣三岁倒背如流”;“陈坤每天诵读《金刚经》”等等消息。连吴秀波本人之前接受采访,也说《金刚经》治好了他的抑郁症。
就像提起儒家就会想到《论语》,提起道家想到《老子》一样,提起佛家,如今的国人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金刚经》。
《金刚经》是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其通俗的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名字来自如今流传最广的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全书5043字,分为32品。
《金刚经》相传是佛弟子须菩提与老师释迦牟尼的对谈记录,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比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还比如“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总之在《金刚经》描述的世界观里,人世间所能见者皆为虚妄。
尽管佛说世间尽是虚妄,不可否认的是,从古至今,从皇室到寻常百姓家,从佛教界、文化界到世俗社会,都非常推崇这部佛经。其中又数鸠摩罗什的版本,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民国时期的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居士就曾说:“此经流传世间最为遍广,上自儒宗学士,下自走卒贩夫,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皇坛道士,无不持诵是经。”鸠摩罗什也因此成为中国三大佛教译经家(与法显,玄奘)之首,而他是唯一的外国人。
当初将这部佛经带入中国的传播者们可能想象不到,这本出自古印度的佛学经典,在东方的土地上存在一千多年后,依然能保持如此持久的影响力,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2.
公元379年,前秦皇帝苻坚攻下襄阳城,将高僧释道安迎入都城长安。相传被迫西迁的释道安曾对苻坚说:“陛下请到我没什么,要能把鸠摩罗什请来那才了不起!”鸠摩罗什的名声苻坚早有耳闻,便立下心愿,有朝一日一定要迎取这位西域高僧到中原弘扬佛法。
鸠摩罗什出身贵族,其父亲是天竺(今印度地区)著名高僧鸠摩罗炎,备受西域各国敬慕,后被佛教大国龟玆国(今新疆库车)迎为国师,龟玆王还把妹妹耆婆嫁给了他。鸠摩罗什出生后,在家族的熏陶下,广习大乘经论,讲经说法,才30岁不到就成为中观大师,名扬西域三十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