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敏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相当严厉的,他自己以身作则,经常教育李敏不能搞特殊,不可以向别人提起自己是主席的女儿。
李敏刚住进中南海的时候,因为刚从国外回来不久,饮食习惯一时没有改过来,吃的还是面包和牛奶。
专门负责她们饮食的大师傅考虑到孩子还在长身体,便经常用面粉给他们做面包,还时常买一些牛奶给她补充营养。
当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没多久,大部分民众连饭都吃不饱,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许多地方都是颗粒无收,*深感痛心疾首,便带头响应号召,每天只吃一两米,更不允许身边的人搞特殊。
所以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饮食方面的开销超出了预算时,便专门将李敏叫了过来,对她们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
当时的李敏虽然觉得多多少少有些委屈,但她毕竟已经十几岁了,也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便跟着父亲一起,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饮食标准。
初中一年级之后,李敏就住校了。
但是她还是像原来一样,不坐中南海的车,不搞特殊,和其他同学一起吃食堂,同学们都以为李敏和自己一样,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从来没有想过,她竟然是*的女儿。
随着李敏年纪越来越大,新中国的事务也越来越多,她一般要很久才能见父亲一面,或者是在周六吃饭的时候,才能看到父亲匆忙的样子。
可懂事的李敏从来没有对父亲提出过任何的要求,而是在主席有空的时候,才会主动地前去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对于父亲的教诲,李敏是一直谨记于心的。
当然,在闲暇的时候,*也会专门抽出来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们,享受一下平常人家的天伦之乐。
*向来懂得寓教于乐,虽然要求严格,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却从来不是生搬硬套的。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北京郊区要修建几座大型水库,*打算到即将修建的十三陵水库实地考察一番。
一想到能够久违地出门走走,*特意带上了李敏,这让李敏也是受宠若惊,她已经不记得父亲有多久没有带着自己出过门了。
坐在父亲的专车上,向来内向的李敏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拉着父亲问这问那的。
就在李敏喋喋不休的时候,*忽然发现李敏神上穿着的还是一件十分破旧的制服,不由得心疼地说道:“娇娇,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要打扮打扮自己,要不然将来可就找不到对象啦!”
这句话让李敏瞬间羞红了脸,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看她这个样子,不禁大笑两声。
正当两人在兴头上时,李敏忽然看到了路旁不远处有一座座被乌龟拖着的石碑。
这个东西她只在书上见过,因此不免好奇地多看了两眼。
*察觉到女儿的视线,当即让司机停下车,带着女儿走了过去。
看着李敏围着这些石碑兴奋的样子,*满脸欣慰,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神秘兮兮地问道:“娇娇,你知道王八为什么要背着石碑吗?”
李敏茫然地看着父亲,她不知道答案。
*笑了笑,用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轻声唱了起来:“望望东来望望西,望见王八驮石碑,我问王八犯了什么罪,上辈子卖酒兑凉水。”
李敏看着父亲幽默的样子,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却若有所思地告诉她:“拖着石碑的可不是王八,而是赑屃,因为在民间传说中力大无穷,又形似乌龟,才经常被人们放在石碑下面。”
而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中,李敏逐渐意识到了父亲的真正意图,他是想教导自己,不要像这“卖假酒的王八”,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