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威尔金森
在威尔金森20岁时,他家迁到斯塔福德郡。他建造了比尔斯顿的第一座炼铁炉,因此,人称威尔金森为“斯塔福德郡的铁匠大师”。1774年,47岁的威尔金森在他父亲的工厂里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造出了这种能以罕见的精度钻大炮炮筒的新机器。有意思的是,1808年,威尔金森去世以后,就葬在自己设计的铸铁棺内。到了17世纪,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大炮制造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如何制造出大炮的炮筒成了人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1769年,瓦特取得实用蒸汽机专利后,汽缸的加工精度就成了蒸汽机的关键问题。
对于这些难题,威尔金森于1774年发明的镗床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实,确切地说,威尔金森的镗床是一种能够精密地加工大炮的钻孔机,它是一种空心圆筒形镗杆,两端都安装在轴承上,如图所示。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也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1775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镗床诞生了。
炮筒镗床图
威尔金森在1776年制造了一台较为精确的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如下图所示。这种镗床利用水轮使材料圆筒旋转,并使其对准中心固定的刀具推进,由于刀具与材料之间有相对运动,材料就被镗出精确度很高的圆柱形孔洞。镗床的发明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汽缸镗床
但是,威尔金森的这项发明没有申请专利保护,人们纷纷仿造并安装它。1802年,瓦特在书中谈到了威尔金森的这项发明,并在他的索霍铁工厂里进行仿制。以后,瓦特在制造蒸汽机的汽缸和活塞时,也应用了威尔金森这架神奇的机器。原来,对活塞来说,可以在外面一边量着尺寸,一边进行切削,但对汽缸就不那么简单了,非用镗床不可。当时,瓦特就是利用水轮使金属圆筒旋转,让中心固定的刀具向前推进,用以切削圆筒内部,结果,直径75英寸(1英寸=2.54厘米)的汽缸,误差还不到一个硬币的厚度,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了。
镗床为瓦特的蒸汽机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说没有蒸汽机的话,当时就不可能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而蒸汽机自身的发展和应用,除了必要的社会机遇之外,技术上的一些前提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制造蒸汽机的零部件,远不像木匠削木头那么容易,要把金属制成一些特殊形状,而且加工的精度要求又高,没有相应的技术设备是做不到的。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科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它工作那么吃力,就像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运行,觉得实在应该将它改进一下。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子。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瓦特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3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1/4。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森,他们用镗炮筒的方法制造出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
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可以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1880年,在德国开始生产带前后立柱和工作台的卧式镗床。为适应特大、特重工件的加工,20世纪30年代发展了落地镗床。随着铣削工作量的增加,50年代出现了落地镗铣床。由于钟表仪器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加工孔距误差较小的设备,在瑞士出现了坐标镗床。现在,为了提高镗床的定位精度,已广泛采用光学读数头或数字显示装置。有些镗床还采用数字控制系统实现坐标定位和加工过程自动化。
数控镗床
本文内容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图书《机械发明的故事 》,由金属加工整理,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ID:mw1950p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