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在心理学上也叫寻求自我的时期。孩子开始努力挣脱父母的管束,他们尝试着要做独立的个体。家长也会感觉到娃变了很多,但对于孩子来说,他只是在探索这个世界和自己。父母说什么都不爱听了,甚至还会和大人对着干,所以叛逆期也就形成了。
有心理学家提出,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心理营养,而且是父母给予的。青春期也是父母给孩子最后一次补充心理营养的黄金年,父母应做的是,接纳孩子并重视他,愿意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
陪孩子一起走过青春期,父母善用三大"黄金相处法则"
美国有一项针对青春期孩子的调查:从 1998 年到 2012 年,有 20% 的高中生没有拿到毕业证,有 10.7% 的人有抑郁症,有 5.9% 的人有严重的焦虑症状。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这个阶段,就不要跟他拧着来了。如果说斥责能够解决问题,那还要什么教育学家,家长都用强硬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就好了!我们还是要先理解并试着跟孩子相处,以下的三大"黄金相处法则",也许能帮到你。
1)、别用专制的态度来对待
爱德华说,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
文文妈觉得自己生,又自己养了孩子,给她吃好的穿好的,女儿就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凡事听从大人的安排。文文原来都是顺着妈妈的意愿,但自从进入青春期,小可爱一下子变成了敌人。作为母亲根本接受不了孩子的这种变化,简之前让孩子往东,她不敢往西,现在却成天忙着照镜子弄头发、还偷偷化妆。大人越不让去做的事情她偏偏去尝试,母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本来答应给女儿买的礼物也不买了,因为她的种种不听话,妈妈还没收了她的手机,后来文文选择用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和父母对抗,甚至要轻生.....
当然,生活还是有美好的事情存在的。后来,文文母亲经过了自我反思,又和很多妈妈交流之后,才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阶段。她心平气和坐下来和文文聊了一下,坦言自己也有错,以前总是怒吼斥责,确实有点独断专制。文文在冷漠之余慢慢抬起头,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妈妈,一改往日的不羁和执拗。
母女俩终于结束冷战握手言和,文文给了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妈妈感到所有的付出,所有流过的泪在这一刻,都值得。
2)、像朋友一样去平等沟通
顾振飚曾说,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上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剧中的季胜利为了缓和跟叛逆期儿子的距离,跑去车场亲身体验杨杨喜欢的赛车,还以陌生人的身份上网和儿子聊天,这样他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尊重平等的交流,让生疏的父子关系慢慢变得融洽了,陪孩子走过了叛逆的青春期。朋友式的沟通让孩子不再压抑,对家长敞开心扉。
交流过程中,父母要尽量的去理解孩子的想法,不能一味的否定,他们更需要家长的认可和倾听。很多父母会有这种感觉,孩子小时候不听话斥责两句,他就乖乖的照做了,越大越不好管了。
其实,家长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停留在原地,要随着孩子的生理变化而改变。进入青春期后,他们更希望自己是独立的,而不是像小时候一样被管制。请放下你高高在上的姿态,跟他平等交流,像朋友一样,或许效果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