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授课的教学实施(小学数学一年级课堂教学进度表)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5-28 04:06:2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3.9乘车

课题

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情境,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含义。

2、让学生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体验。

3、通过对车上人数变化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学具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乘车去郊外玩?今天,有几个小朋友乘车去玩,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他们乘车的情景?

二、探究新知

学生观察图画自主、合作探究,列出连加和加减混合算式

1、出示第一幅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汇报交流

3、要求“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怎样列式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4、汇报交流,教师进行计算顺序的指导。

5、出示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6、那现在车上有几人呢?应该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讨论,说明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再动手摆一摆。

7、引导反馈,教师小结。

三、探究计算顺序

出示“试一试”。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

“5 2-3=?”这个算式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其余的三道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并进行小组评价,对的在评价表中打“√”。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1题的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应怎样列式?

谁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第2小题请同学们在书上做一做。

第3小题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做一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 3 2=7 7-3 2=6 7-2-3=2

作业设计

练一练的第4、5、6题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发现教学目标基本能达成,可是由于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模拟表演乘车的过程,还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及画图的方式来表示乘车的过程,因而在这一部分所花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习题无法完成。因此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应该思考的问题。

练习二

课题

练习二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练习加、减法。

2、加强口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0以内加减法

教学难点

10以内加减法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计算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1、画一画,填一填

动物找朋友,可在班中进行,以凑成“10”为标准找朋友。分小组,发数字卡片根据自己卡片上的数,计算和谁的卡片上的数加在一起是10,因此找到朋友。

1、找朋友

选一数,求其余。学生选数计算

3、打靶游戏

数棋子数,比多少。学生独立完成

4、连一连

看图列算式。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

5、填一填

口算。口算接龙

6、游戏:过河。分小组,将一组学生没为过河人,一人一张计算卡片,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一题一题轮流做,算对即一组人全部过河。

板书设计

3 2 5=10

9-2-4=3

作业设计

练一练的第7、8题

3.9-3.10 做个加法表、减法表

课题

做个加法表、减法表

课型

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对10以内加减法进行归纳,找出规律。

2、学生提高口头表达与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将1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成表格

教学难点

找出表格中计算规律。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10以内的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加减法表格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智慧箱,你们猜一猜这里装的是什么?这个箱子里装的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下面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装的加法算式得数可能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10以内加法的得数可能是0-10的数。

那么这个智慧箱里装的算式到底都是多少的呢?请同学们看!(教师从智慧箱里拿出标有0~10的数的10个小箱子)。

二、探究新知

学生归纳总结10以内加减法

同学猜的真对,智慧箱里装的是得数是0~10的算式,让我们一起把小箱子排排队吧!你们想怎样排呢?

教师给予肯定:同学们排的都有道理,请同学看得数是10的小箱子和得数是9的小箱子,想一想装的可能是哪些算式呢?请同学们在表格里写一写,想一想应该怎样写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好!下面哪小组汇报一下,得数是10,得数是9的算式有哪些,你是怎样写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随机进行指导,对于不同顺序的算式的写法,教师要人予肯定,使学生明确,这些算式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写,比如:得数是10的加法,我们可以按10加几、9加几、8加几等顺序写,反之也是正确的,得数是9的加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有的同学没有按一定顺序写同学们现在可以调整一下。

1、进一步体验感悟总结10以内的加法

那么,得数是8、7、6等小箱子里面,可能装的是哪些算式呢?请同学们像刚才那样试着写在表格里。

教师订正,帮助学生完成整个加法表的整理。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0以内的加法数,横着一排一排的仔细观察,竖着一行一行得认真看一看,最后再斜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内说一说。

引导学生汇报:

横着看加法表找规律提问:

认真观察第一排,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仔细观察第二排,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观察第三、四、五……十一排。

合作探讨加法表排列的规律?两人互相讨论。

竖着看加法表找规律提问:

(1)请你找一找,得数是几的算式最多?

(2)仔细观察得数是10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得数是9的算式有几道?得数最小的算式有几道?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斜着观察找规律提问:

(1)从上到下斜着看第一斜行加法表什么规律?

(2)第二斜行、第三斜行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这些算式中,有几道特殊的算式,你能找出来吗?

(4)看算式2 2上下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

2、学生归纳总结10以内的减法表

刚才我们整理了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好,那么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样整理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49页,让我们首先仔细看图,谁能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那么这些减法算式怎样整理呢?

请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完成在书上。教师进行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利用刚才观察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与交流,看看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反馈,并进行小结。刚才同学们复习的都很认真,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7枝粉笔,分两只手拿,藏在背后,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是几枝和几枝?说出加法算式。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各小组组长说算式,学生举0~10的数字卡片,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加减法各5题)全对的在评价表中“√”。

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练习的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想想这几个单元,你们除了掌握以上内容,还学到了什么?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是什么?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是哪一节,你用数学还解决了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课下你自己或让家长帮助你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加法表 减法表

(发现的规律)

课后反思

在对学生提出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第17页减法表的填空后,引出课题——做个减法表。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横着写,这样也比较快,而有一部分学生想从中间下手的,反而降低了速度。在之后的交流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有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但总体表达都不是很清晰。
本堂课我觉得我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教师的语言比较啰嗦,不够简练。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随着课堂的深入,有部分孩子出现走神现象。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部分,处理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

整理与复习

课题

整理与复习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

2、进一步强化学生用符号或语言来描述事物,对事物进行比较的能力。

3、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含义,正确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含义。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小棒若干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说一说

我学倒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二、我的成长足迹

三、我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

1、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2、说一说,填一填

3、写出不同算式

4、比一比,重的画“√”,轻的画“○”。

5、思考题

把2、3、4、5分别填入□。

□ □-□=□

□ □-□=□

在每个式子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板书设计

□ □-□=□

□ □-□=□

作业设计

练一练的第1、2、3、4、5题

第四单元 分类

教学内容: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2、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分类。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

单元教学分析:

教材中,“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分类思想,感受分类生活中的用途。

4.1整理房间

课题

整理房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房间”这一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整理房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中的图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媒体演示,谈话: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总结整理方法

谈话: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整理房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交流之中,注意及时鼓励与肯定学生的想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手圈画分类(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把同类的圈起来,在同一类物品上画上相同的符号)。

学生在组内说自己的想法。

汇报整理房间的方法,学生汇报时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分成三类:把学习用的笔、本、书、文具盒放在一起;把上衣和裤子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是穿的;剩下的都是玩具,应该放在一起。

2、分成四类:因为球是用来锻炼身体用的,应该把玩具和体育用品分开。

3、分成五类:椅子、床、柜子都是家具,也应该分成一类。家里的东西一共同五类。

4、有的学生反对这种方法,理由是:我们是在整理房间,把同类型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又没有让我们搬家。

对学生的方法进行适时评价。

三、观察体验、感悟明确、整理方法

谈话: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房间很乱,他动脑筋想办法进行了整理。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小明整理后的房间(课件出示整理好的房间)。看到这个房间,你想说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课后“练一练”。

第1题,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引导学生看题的要求,电脑出示各类动物,让学生逐个认一认再涂色。

第2题,蔬菜、水果分类。让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头饰。

第3题,分一分。

谈话:妈妈从超市买回一堆物品,你能帮妈妈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

2、实践活动。

谈话说要求:回家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学习用品:书、本、笔、文具盒

服装鞋帽:上衣、裤子

玩 具:小汽车、小熊

体育用品:球

课后反思

整节课让学生在经历中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思考去一一解决文头。让孩子在学中感悟,在反思中获得,在应用中形成,逐步将方法的获得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几类,在顺应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学习智慧。授课的过程中使用白板教学,让孩子亲历整理房间的过程,提高兴趣。

4.2一起来分类

课题

一起来分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书包”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进一步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匪类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红、黄蜡笔和水彩笔。自己的书包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54页主题图,谈话:放学后,小朋友们都有序地整理好书包离去,只剩下笑笑和淘气面对一桌子的东西发愁。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帮一帮他们呢?

二、学生自主、整理书包

谈话:要想帮助笑笑和淘气,我们首先得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掏出来整理一下。然后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注意及时鼓励与肯定学生的做法,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谈话:笑笑和淘气通过动脑,也把桌子上的东西整理好了,咱们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整理的。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整理好的情况。

三、总结整理、方法

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整理的方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再整理一次,你还会有其他方法吗?

四、巩固实践应用

1、完成课后“练一练”。

第1题分一分,说一说共有三个小题:

电脑出示第(1)小题: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再动手图画。(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分法。)

第(2)、(3)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第2题,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2、实践活动。

谈话讲清要求:放学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样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整理书包

第一种分法:数学书、语文书、……

生字本、算术本……

第二种分法:数学书、算术书……

语文书、生字本……。

作业设计

练一练的第4、5、6题

教学反思

《一起来分类》这节课教学结束后,我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总结出来,为以后积累经验。

1、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管是本节课的比赛导入,还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给书本进行分类,以及让学生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学生的发言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通过整理书本体会分类的好处这个环节,学生的回答也是各有千秋,有的学生还提到学会整理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保证,还有的学生说到整理好我们的房间能够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由此看来,学生的想象力是特别丰富的。他们的回答也让课堂更加的鲜活起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堂上可以看出小组缺乏合作能力,学生分组学习的能力较差,分组学习的组织不够规范,而且不少学生还存在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想法的行为,导致小组成员各自为阵,无法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小组的共同目标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取 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成员,就会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有组织地开展“小老师”活动。把命名“小老师”作为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凡是对某一知识接受得快,某 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均可命名为“小老师”,让他去教小组内别的同学。“小老师”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中 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谁在某一方面学得快、学得好,谁就有资格当小老师。并注意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中差生也有当小老师的机会。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促进每一个学生自身的进步。

总之,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这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的表达。

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

1、 能够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 能用语言准确表述物体相对的方位。

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描述物体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结合学生和学习素材的特点,在观察、模拟和游戏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4-5课时。

5.1前后

课题

前后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能初步运用“前、后”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一、铺垫激趣,谈话导入

通过课件,说说谁在前,谁在后?引出教学内容——前后。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百米赛跑”

1.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冠军。

 2.比赛途中,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3.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它排在第几?它的前面有谁?它的后面有谁?

(1)同桌互说。

(2)反馈。

4.比赛继续进行,为哪两只小动物加油?用“(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来说一说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

(1)同桌互说。

(2)反馈。

(3)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排队买票 

淘气他们去儿童乐园玩,在乐园门口排队买票。你看到他排在第几位,他前面有几个人,他后面有几个人?一共有几人?用算式来表示。
  淘气想排在笑笑前面买一张票,你们认为可以吗?

(1)如果你是笑笑会怎样做呢?
(2)如果让淘气站在笑笑的前面,行吗?

(3)观察图说一说。

4、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有关前后的问题,那你就做个小发明家,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的前后的问题记下来,明天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前 后

( )排在第( ),它的前面有( ),

它的后面有( )

( )在( )的前面 ( )在( )的后面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身边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反思

正如皮亚杰所说,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熟知的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本节课贯彻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思想,从猜同学的位置、介绍自己的位置,自然地引入课题,并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位置的过程中,理解了“前后”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前后与人站的方向有关系。

以运动会为主线,在具体的生动有趣的运动会情境中,通过观察、用口描述、合作交流、大胆猜测、用心体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不仅巩固了“前后”位置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位置的相对性,而且使学生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获得愉快的数学情感体验。

5.2上下

课题

上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情境法、集*流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里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树爷爷生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有谁来了?我们一起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结合“图中那只小动物在最上面?那只小动物在最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后交流。

① 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 你能说清楚小松鼠的位置吗?

2、填一填:

了解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

(独立思考后集*流。)如:“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等。

三、巩固练习

猜一猜,它是谁?

(通过对话的形式,逐步缩小范围,进过两次猜测,最后确定出小动物的具体位置。)

四、实践应用:摆一摆

通过摆学具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在操作和描述中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五、练一练

1、淘气的书柜

师:淘气家的书房里东西可多了。看他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大家介绍他家的书柜呢。小朋友们,你们认真观察看看他家的书柜里有哪些物品?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先看图,明确观察对象,再用语言准确表达描述的物品的相对位置。)

2、分房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们分房子,再进行交流。

3、寻找宝物。

这里有三个盒子,分别是①号盒,②号盒,③号盒。宝物放在其中的一个盒子里面。你们猜猜在那个盒子里面?

注意了,这可是个神奇的盒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的,不过呢,机灵狗给了我们两条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给我们的第一条提示是什么?(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①号盒的下方。)

宝物可能在哪里?

师:我们再来看看机灵狗给我们的第二条提示。(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③号盒的上方)

宝物在哪里呢?(②号盒。)点叫学生说说推理过程。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上下

作业设计

把你看到的有上下位置关系的事物画下来,展示给小朋友们

课后反思

让每位学生在数学中得到发展永远都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发掘教材中的可利用因素,善于引导,那么学生就能够真正获得有用的数学,适应他们发展的数学。当然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学生掌握的不太牢固。如:课本在文具盒的下面,课本在练习本的上面。有些孩子至今还有些迷糊,课下为了巩固知识,我又进行多次练习。

5.3左右

课题

左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

2、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结合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活动设计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3)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生活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猫要到小兔家去做客,可是它找不到去小兔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猫找路。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 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课堂总结:说说你的收获。

备注: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课时指导练习。

板书设计

左右

作业设计

练一练习题。(1、2、3、4、5、6题。)

课后反思

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接着我让学生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能说明一下你的想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学生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学生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反思整节课,我觉得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

5.4教室

课题

教室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3、通过学习感受前后、上下、左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物体所处的位置确定不同方位。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某一物体的不同方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二、活动:想一想要找的是谁?

1、看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这位同学是谁?你怎样找到这位同学的?(模拟活动:面向黑板,和图中同学座位方向一致,扮演图片中的情境人物,根据问题找出这位同学)
2、猜一猜,说一说游戏。

师:我走到第3排,向右走,到第2个同学那里,他(她)是谁?学生根据叙述找出所描述同学。熟悉后学生发口令找一找游戏。
三、巩固练习,猜一猜,说的什么物品?

1、结合书中的情境图,进行“我说你猜”的活动。运用上下、左右描述物品的位置,学生分组活动互猜。如:“它在电视机的下面”,要求学生静静思考把答案藏在心里,继续倾听描述:“在地球仪的左边”,学生会很快判断出是花盆。

交流思考判断的过程。
2、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根据教室实际的摆放的摆放情况,组织猜一猜的活动。

四、练一练。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学生站在图中小女孩笑笑的角度回答小男孩的问题,然后再请学生扮演小男孩提问,其他同学回答。例如:大汽车的前面是什么?右边呢?

如果笑笑面向大楼,她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猜人游戏:

(完成练一练第2题,)结合小朋友排队的情境,根据左右来确定具体每个小朋友的位置。

(3)小导游: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结合生活中常遇到的问路情境,通过运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路线,体会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描述的时候以观察者为准)如:“往前走,到路口向左转到达火车站“。还可以说:“往前走,到路口向右转,下一个路口再向左转。”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促进学生空间的发展。教学时,我先是充分利用本班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谈论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再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在观察时,让学生用“我现在变成**”的变魔术方式,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图中的某个物体,然后说出该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物体的位置。然后,在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家里物品的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最后再根据课本中提供的素材进行“巩固练习”。

亮点:1、本节课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本班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直观地利用自己所熟悉的素材进行新课的学习、讨论。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既简便又容易操作。

2、既有利用真实的情景进行新课的学习,又有将生活提炼到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并且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图中,或者“变成”图中的某一物体来进行想象,这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避免了凭空想象给学生带来的茫然和枯燥。

不足:1、在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家中物体的位置时,只能凭借教师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学生的表达是否正确。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更进一步地提高。

3、在让学生体会前后、上下、左右是相对的,教师有注意充分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感受,但是毕竟这是一个教学难点,还有许多的孩子还不能完全地转过弯来。

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用比较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2、尽可能地多进行“前后、上下、左右相对性”的练习。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教学活动经验。

2、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3、 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中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习,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形状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重点:

能辩认简单的立体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将图形进行分类。

单元课时安排: 2-3课时。

6.1认识图形

课题

认识图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常见立体图形特征

教学难点

能准确的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活动操作、交流讨论、归纳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图形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实物拿出来,向你们组的同学介绍一下,然后把他们放到一起。

2、桌面上的这么多实物好像有点杂乱,你们觉得呢?

怎么办?学生向本组同学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实物。介绍交流后把小组的实物全部放在一起。

3、那就请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分类呢?

学生:可以把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学生:可以按形状、颜色、轻重等分类。

4、摆一摆,分一分。

请小组同学按形状把桌上的物体分一分,边分边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教师参与到各组。

各组讨论操作,对小组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小组同学商量,试着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二、探究新知

1、 引导学生总结分类方法:

请各组分别说一说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如:组1:我们组安形状把形体分为两类:方的一类,不方的一类。

组2:分为三类:方方的一类,球一类,像柱子似的一类。

组3:分为四类:长长的、方方的一类;方方正正的,每个面都一样的一类;两个面是平的,旁边的面是圆的一类;球一样的一类。

三、巩固探究:(让学生充分感悟按形状分类,每种图形的特点)

1、我们把物体分成了四类,你喜欢和哪一类交朋友,就拿起来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你能发现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习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其名称及图形形状特点。

四、实践应用,巩固练习、

1、学生指图形说名字

2、生活中你见过身边哪些物体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形的呢?

3、游戏:“你说我拿”

(1)老师说,同学拿:(小组同学中一些人蒙上眼睛,其他人监督、判断。)教师:请你摸出一个正方体

(2)让小组同学自己做游戏。小小设计师(搭物体)

教师让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立体图形搭建一个东西

五、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会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你在身边发现了那些物体的形状和我们学过的那个图形的形状一样,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作业设计

玩一玩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进行直观的认识,但是学生的图形感都比较弱,主要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图形。课前我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圆柱体的茶盒、乒乓球、皮球等。教学中,首先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6.2我说你做

课题

我说你做

课型

实践活动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2、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运用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摆放几何模型

教学难点

经历思考、表达、倾听等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

操作活动、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

实物图形,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活动情境,导入活动。

复习:我说你拿。教师说出几何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回顾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 说一说,摆一摆活动。

1、 熟悉活动规则。

一个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示范,如:师发指令:在桌子上放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圆柱的上面放一个球······学生根据每一个指令摆出图形后看两者是否相同。

2、 同桌之间仿照教科书中淘气和笑笑合作的步骤进行

拼搭,左面的学生先搭出一个图形,然后发出指令,右面的同学进行操作。

3、 操作与发指令的角色进行互换。

4、 可增加积木的数量,提高游戏的难度。

三、请拼搭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向大家介绍成功的经验。

1、说一说你在拼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为什么圆柱要竖起来搭?圆柱横着放有什么不好?

(强化学生对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四、游戏活动:摸一摸,摆一摆。

1、明白活动规则。

两人一组。一人蒙住眼睛,根据另一人发出的指令摸

出指定的几何体。

活动前,为了保证学生合作成功,教师可以先和一个

学生示范。如:师发口令:“摸出一个圆柱,立在桌子上”“把正方体放在圆柱的上面”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

2、评价小组活动表现。

你鼓励同伴了吗?你怎么夸奖他的?你怎样让他发现

错误,及时纠正的?活动中你有没有遵守秩序?你们说话的声音吵到其他小组了吗?活动完了,那一小组的学具放在规定的位置?你有没有耐心倾听伙伴的发言?等,通过评价,逐步建立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基本课堂秩序。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说一说,摆一摆

作业设计

练一练 1、2、3题。

课后反思

这是孩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课,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玩这个游戏的情景,简单介绍一下游戏的规则。并提问,“想玩好这个游戏,其实有两个小技巧,我想问问,看哪个同学已经发现了?”,孩子回答很积极,“要认真”、“不说话”、“守纪律”……然后我在引导孩子要“认真听”和“大声说”。刚开始几轮,是我发布指令,游戏中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孩子们完成都很好。但是当分组玩,和个别同学刚发布指令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有一个孩子比较内向,经过提醒之后,说话声音依然很小,我就让全班一起鼓励他,他的声音才大了一些。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单元学习目标:

1、 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2、 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4、 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从本单元起学生将进行两位数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建立“10个一就是1个十”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通过各类活动,探索并交流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并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选择合适的算法计算20以内加减计算。

本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

本单元教安排:建议课时数为8---12课时。

7.1古人计数-1

课题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与组织操作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尺子、计数器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师:前面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谁能按顺序来说一说?说一说你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生:(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

2、数第一组的人数。

师:和刚才你数的10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认数、读数。(课件出示P74主题图)

1、“古人计数的故事”

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来学学古人,用1根小棒代替1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

(1)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1根1根数;2根2根数···数到10根。

(2)师:比10多1的数是几?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引导学生把10根捆成1捆,体会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3、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读数。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拨12~20各数.

三、比一比,谁大?谁小?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怎么比大小?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总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9 、20.

10 读作:十 ;11 读作:十一(10 1=11) ;

19 读作:十九(10 9=19);20 读作:二十(10 10=20)。

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二课时)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20以内数的认识。其实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所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在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建立数位概念。在解决重难点的实施上,我先让学生用小棒的数目来记录气球的数量,进入提出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11根?从而为引出10根1捆打下基础。然后再捆小棒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接着介绍计数器,先在计数器上解决“1个十”的表示方式,紧接着解决“1个一”的表示方法。设计了“我说你摆”的动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的过程,最后用19来引入20,让学生建立“满十进一”的进位概念,建立数位思想。

7.1古人计数-2

课题

古人计数(第二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理解掌握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通过数的组成等理解数位的概念

教学方法

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

1、看谁算的都对。

1-0 = 4 0 = 0 5 = 4 1 =

5-5 = 0 0 = 1 2 = 2 2 =

2 3 = 1 1 = 5-3 = 5-2 =

3 2 = 5 0 = 4-2= 1 4 =

5-4 = 3-3 = 3 1 = 4-3 =

2、看图列式计算

(1)

?只

(2)、

10

二、填空。

1、

8

9

16

18

20

2、1个10和8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0里面有( )个十。13个一是( ),10个一是( )。

3、14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 ),十位上是( ),表示( )个(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0是()个十。 1个十和7个一是(),4个一和1个十是()。 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4、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5、12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和11相邻的数是( )和( )。
14后面的3个数是( )、( )、( )。
6、在14、8、0、11、7、1、3、16、17这些数中,从左数,第5个数是( )。从右数第4个数是(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从大到小排列为:

7、5比( )多2 。 9比19少( )。

5比( )少2。 比8多1的数( )。

比20少1的数是( )。

8、把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9 12 3 7 15 2

( )<( )<( )<( )<( )<( )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练一练的第5、6、7、8、9题

课后反思

本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中摆小棒能让孩子亲身动手体验一捆小棒有10个一和1个十的联系。

  2.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孩子的动脑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力求体现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数一数”“捆一捆”“拨一拨”“说一说”“画一画”。让学生初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以及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教师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

7.2搭积木

课题

搭积木(20以内数的直加直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积木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欣赏漂亮的建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搭积木过程中的一些数学知识。

二、 新知探究

1、“搭积木”——解决加法问题

(1)欣赏小朋友摆的积木形状,如:“L”形。

(2)师:请继续观察画面,小丽又做了什么?(小丽又加了2块红积木)

(3)、师:一共有多少个积木?如何列式呢?请边做边思考,同桌可以合作。

(4)、交流列式:、 13 2

(5)、全班交流13 2的计算方法

(6)、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当加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2、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方法。

12 4 15 3 16 2 4 13 5 14

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3、搭积木——解决减法问题

(1)摆出18个积木,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2)师:拿走2块后,还剩多少块积木?如何列式呢?

(3)、全班交流算法

(4)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当减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5)、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

19-3 15-4 18-6 17-1 14-3 15-5

师: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6)、师生归纳:先算几减几,再和“10”拉手[相加]

4、“动动手”——解决一图多意问题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先表示1个十

(2)、请你再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看着实物和图,你能组成一个什么算式呢?看谁组的多?。

三、整理归类.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先算几 几,或几-几。再和 10拉手(相加)

四、巩固练习。指导完成练一练的第1、2、5题。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搭积木(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

13 2 = 15

作业设计

练一练的第3、4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通过摆积木熟悉20以内数的组成;再接着是通过积木的增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第三是每次增减积木时写出相应的算式,并问是怎样算出得数的(用什么方法算);最后是巩固练习和总结。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在练习中注重联系日常生活。

7.3有几瓶牛奶

课题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1、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

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

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 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二、做一做,说一说。

1、“9 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

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 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 2 = 9 5 =

9 8 = 9 6 =

9 9 = 4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四、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5 = 9 3 = 6 9 =

课后反思

本节课围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利用课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情景图,请学生们提出问题。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如一共有几瓶牛奶?左边比右边多几瓶牛奶?右边比左边少几瓶牛奶等问题。我请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学具,直观地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7.4有几棵树

课题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9的好朋友是几?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还记得春姑娘来了,万物都睁开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动物们乐了,这种景色美吗?

师: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人们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很多的树绿化我们的环境,学校也为了保护环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淘气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植树活动,这是他们一年级两个班的植树情况:[出示课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探索新知

1、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 6或6 8

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3、全班交流8 6你是怎样算的?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4、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

5、试一试 8 8= 7 8= 8 4= 5 8=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8 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四、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5题:通过连一连来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五、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8加几)

8 6 = 14 8 6 = 14

作业设计

练一练 P82 第4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

7.5有几只小鸟

课题

有几只小鸟

(7、6、5加几的进位加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

生:···(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共同学习7 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想一想,填一填。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 6 = 13 7 6 = 13

作业设计

P84 第3题。

课后反思

在本堂课中,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再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探索“7、6”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时,可以拆6凑7,也可以拆7凑6;最后在本堂课中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就会产生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练习三

课题

练习三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计算9、8、7、6加几。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速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 游戏活动。

拍手说唱“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用它加减不用愁。

二、 指导练习。

1、 练习三第1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2、 练习三第2题。(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 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4、 第4题。本题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5、 第5题。看谁的小花开的最快?(采用游戏的形式,要求又快又准)

6、 第6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7、 第7题。要求准确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8、 第8题。本题可以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如:师举出 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

三、 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三第9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填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

(拓展:方格里最小或最大能填几,讨论应填数的范围。)

学生说题意。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

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认真看题;

2、同桌两人要互相帮助;

3、说出完成练习时思考的过程;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你还可以怎样想?

6、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三 第3、7题。

7.6做个加法表

课题

做个加法表

课型

整理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 4、7 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业设计

做个加法表

课后反思

这次教学的对象是可爱的一年级学生,儿童化语言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还要兼顾知识的讲解,所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和准确的数学语言,两者要有机的融合,这是门艺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简单,可孩子的思维也简单,要想通过课堂40分钟,让第二个简单变得不简单,也是门艺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单一,为了让孩在玩中学,组织课堂学习的形式却不能单一,这还是门艺术。通过这两个月的时间,我深深体会到,能将一年级的课上好,这个“好”字里包含了太多的艺术,而我将在这条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追求,也将会不断前进!

数学好玩

本单元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思想。

2、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本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淘气的校园。

第二部分:数学游戏--------- 一起做游戏。

课时分配:

1、 淘气的校园(综合与实践)约2-3课时;

2、 一起做游戏(数学游戏)2课时。

单元教学说明:

数学好玩的内容,不做期末笔试的统一要求。

淘气的校园

课题

淘气的校园

课型

实践与综合课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课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课间做什么呢?(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在下课后的课间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丰富呀!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课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议一议,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来说说呢?(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小眼睛可真明亮,看得多仔细呀!那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是最会思考的小朋友!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可巡视,听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结果。)

师:讨论结束,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7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学生发言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师:(2)师:回答得可真棒,你们都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录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记录数学信息的方法,合理适当的方法都可以给予表扬,要求学生能够记录清晰明白即可。)

师:(3)师: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老师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拿出你们桌上的记录本,小组内以分工的形式,一个同学用笔记录下其他小朋友的数学信息,其他的小朋友可以汇报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记录数学信息,教师可巡视小组的完成情况,适当的给予指导。)

师:(4)大家的观察都很仔细,老师也发现了图中的数学信息想要和同学们分享呢!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物体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二、想一想,做一做:

师: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 快有准确!(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组员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然后在班级的中大胆说出自己组内的信息记录。)

三、全课总结: 通过了这节课,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

四、自我评价。

根据课本第89页一个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

淘气的学校

课后反思

通过了这节课,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

一起做游戏

课题

一起做游戏

课型

数学游戏课

教学目标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积木、扑克牌

教学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 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 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 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作业设计

回家跟爸妈做摸牌游戏

课后反思

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有兴趣地进行口语训练,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另外一点,在本节课中,从一开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入手激发兴趣,以“贴鼻子”的游戏进行观察、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通过游戏玩乐--自由表达--人人参与--组内交流--拓展延伸,引发了学生思维的交叉及补充。在各个环节中放手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创新。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内容:

1、 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 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

2、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 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4、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钟表,但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应该把这一点作为本单元难点。

单元教学方法:

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3课时完成。

8.1小明的一天

课题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2、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

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了解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

教具准备

CAI课件、模型钟。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倾听西华门的钟声(几时整敲几下,几时半敲一下。)

二、说一说。

1、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结合小组讨论。)

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 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四、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五、 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六、 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第3题:拓展提升。观察大树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时针:又短又粗 分针:较长较粗

整时:分针指向12, 半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两个数字的中间。

作业设计

m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哪些其他的记时方法。

课后反思

成功的一节课必须要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新理念的理解之上。胸中有邱壑,教学才有方。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两个优势:1. 情境创设得好,是儿童熟悉和感兴趣的;2.素材提供得好,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多次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学习探究。在学生交流时,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组中的一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便及时地来引导。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小脸,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堂。

综上所述,整堂课体现了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的主题。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整个展开过程的立体安排,到难点的突破,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成功。

栏目热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方法(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方法(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教学方法)

近日,省教育厅印发了《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十项规定》,提出小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规范办学行为,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

2023-05-28 04:27:03查看全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详细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详细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大纲)

跳跳在上小学到现在,我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自身对于教材的不重视,相当不重视,总是潜意识地觉得现在的教材比较我们小时候...

2023-05-28 04:26:58查看全文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五步骤(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与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五步骤(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创设情境,衔接迁移:情境教学是小学一直所倡导的,也正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是让数学回归生活。所以,创设有效的情境,是...

2023-05-28 04:34:33查看全文 >>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流程(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流程(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秋季一年级语文上册最新精品无水印课件教案教用资料分享。文末提供下载地址教学目标:1.了解课外阅读的方式和基本途径。2.参...

2023-05-28 04:22:02查看全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表)

为扎实开展“爱包头、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包钢实验一小课程处持续推进线上示范课展示、云端教研活动、线上全学科阅读活动、战...

2023-05-28 04:27:30查看全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上下册直播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上下册直播课)

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思想和内容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质量和科学文化涵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创立力和凝聚...

2023-05-28 04:34:02查看全文 >>

南方庭院种什么葡萄品种好(南方种葡萄注意什么)

南方庭院种什么葡萄品种好(南方种葡萄注意什么)

农村小院子当中种植哪些品种的葡萄美观又好吃?这个问题应该不少的朋友都很关心,现在天气逐渐转暖,在院子当中种植一棵葡萄树绝...

2023-05-28 03:58:28查看全文 >>

适合院子种葡萄品种(自家院子种什么样的葡萄品种好)

适合院子种葡萄品种(自家院子种什么样的葡萄品种好)

葡萄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的葡萄和居住环境的要求...

2023-05-28 04:33:18查看全文 >>

南方庭院种什么品种的葡萄好

南方庭院种什么品种的葡萄好

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院落,这样的院落要是不利用起来,确实有些浪费了。所以,在过去,还曾经兴起过一阵的庭院经济。不过...

2023-05-28 03:55:02查看全文 >>

北方庭院种葡萄适合哪个品种(南方庭院适合栽种什么葡萄品种)

北方庭院种葡萄适合哪个品种(南方庭院适合栽种什么葡萄品种)

葡萄酸甜多汁,营养价值丰富,是很多消费者必选水果之一,在我国无论是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都有种植葡萄,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北方...

2023-05-28 04:19:07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