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亲手将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如今该校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
截至2022年9月,学校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开设14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专业学位类别43种;有在校学生67135人,有普通本科生33224人,硕士23125人,博士10163人,留学生623人;有专任教师4771人。
2017年9月,中山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包括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哲学、工商管理、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截至2020年7月,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的统计,在ESI数据库全部22个学科中,中山大学有2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入选学科数目并列全国高校第3位。其中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
ESI世界前1%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植物与动物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免疫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与行为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地球科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经济与商业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一、中山大学A类学科名单(14个学科)
A :生态学、工商管理
A: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
A-: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二、中山大学B类学科名单(28个学科)
B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B:政治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B-:心理学、世界史、力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以上就是中山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收获的A类学科和B类学科情况。可见,中山大学A类、B类学科还是相当多的。
三、中山大学C类学科名单(6个学科)
C:大气科学、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中西医结合、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中山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5位;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中山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1位;在广东省内院校中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