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湖人称“玄学”。
综合题,尤其玄,
平均得分率一般在30%左右。
这个局面,有哪些方法可以破呢?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一期先分享选择题的应考策略!
【第一部分 方法指导】
一、试题特点
高考地理选择题由题干 、备选答案 、情境材料三个部分组成,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多道选择题共有一段情境材料。情境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符号等,新课标高考地理选择题具有以下特点:
(1)试题注重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时代性、学科性、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
(2)试题注重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素材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既聚焦地方,也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3)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材料表述简明扼要,图表清晰,信息承载量大;题干设问切开较小,部分试题设置干扰项增加区分度。
二、应试技巧
1.做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全面分析题干内容,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例题(2022全国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该题干中“特点”为关键词;“2010~2020”“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为三个限定词。
第二步,回归课本
根据题干“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考察的核心概念,调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构建思维框架。
例题(2022全国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根据题*核心限定词 “城市人口变化”,可以确定该题目考察核心知识为“人口变化”,包括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变化。
第三步,扣材料
对题目所给的文字、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找出与题目直接相关的信息,建立思维联系。
例题(2022全国乙卷地理)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分析材料,可以发现材料中的人口变化是人口数量的变化,统计表中有人口比重和人口数量两种数据。
第四步,析选项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因果错乱,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②绝对化表述,选项中出现“一定、全部、都”等绝对化描述的词语,多为错误选项,除非出自书本中的原话。
③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④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⑤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⑥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⑦与题干无关。
三、地理选择题常用做题方法
(1)直选法。对于考查的核心概念很明确的选择题,可根据题干要求,从备选项中直接选定正确选项。
例题(2022·海南·高考真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到海外投资设厂。下图分别是中国鞋服类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和柬埔寨投资建设的工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