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很久没有以文字的形式和各位家长朋友见面了,最近比较忙,再加上前段时间因为锻炼没注意手臂扭伤了,所以导致最近更新有点慢,请大家见谅,也很感谢大家的耐心。
在这期间收到了很多家长朋友的私信,真的很感动,看到大家对我表示感谢,我只能说一句能够帮到大家我感觉很荣幸,能够被大家认可我更是感觉幸福,不管是什么地区的家长朋友,只要教育或者学科上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我会尽我最大的能力来帮助大家。那闲言少叙,让大家一起跟随橙子老师的脚步开始第五课《守株待兔》的学习。
清代文人李光庭曾说过:“非读书,不明理。”由此可见,读书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帮助我们知晓道理。而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本课的《守株待兔》就是一则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会一下其中蕴含的道理吧!
又是文言文!在一开始小朋友接触文言文的时候肯定是一脸懵,但是我相信有了上学期的铺垫之后,这学期内心还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小学阶段的文言文都是比较简短的,主要都是以一些小故事为主,提高孩子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文言字词解释这里也不会很难,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小学更不会涉及到,所以家长们做好家里小朋友心理建设,非常简单就对了!
我们《守株待兔》这篇文章学习时,可以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重点阅读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的语句,感受人物的愚蠢可笑,从而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二、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才学超人,思维敏捷。他风格严峻,干脆犀利,寓言故事丰富,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著名的寓言: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我们本篇文章中,需要认识的字“冀”jì,我们这里可借助一个小字谜帮助孩子快速认识理解这个字“翼羽不见,北在上边。河北别称,意为希望”。
本篇文章中需要会写的一共“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冀”这9个字。在读音这块“守shǒu、株zhū、触chù、释shì”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宋sòng”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其”读qí,不读qī。
书写上“株”左部最后一笔是点;“耕”左部是三横,左部不是“来”,而是“耒”;“颈”左部最后一笔是提;“其”第四笔和第五笔的短横不与第三笔竖相接。
本篇文章中的多音字“待”读dài组词待客、等待,读dāi组词待一会儿;“中”读zhōng组词中国、中央,读zhòng组词中暑、中毒。
本次课文没有需要默写的词语,但是需要背诵全文,考试难免会遇到默写,所以橙子老师在这里建议家长朋友让孩子把这篇课文默写下来!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本篇课文的字词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