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的表达技巧内容比较多,大的分类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关注我,查看前期发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诗歌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通感、排比、反问、反复、互文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通感往往使描绘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排比、反复、反问等有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这里仅列出5种详释。
(1)比喻
诗歌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又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盘”“玉环”“玉盘”等。
(2)比拟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更加鲜活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晩,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却嫌”“故穿”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如:
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代指富豪之门,富豪之家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府宅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如:
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夸张出奇句。
③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如果你也喜欢中国古典诗词,请微信搜索公众号“高考诗词赏析”,点击关注,共同交流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