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众开启手电筒模式,给舞台上带来一丝光
有了这些数据,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排队会成为大家怀念的体验,
堵车也会变成大家怀念的体验。
我相信大多数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体验过停电了。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停电我就来劲的原因。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电,你是否会生活在这座城市里?
我想如果没有电,上海不会有这么多人。
没有电,不会有电梯,我们的楼就盖不了那么高。人类最了不起的文化——夜生活,不是我们创造的,而是因为有了电才出现的。
上海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造了夜生活的城市,回过头来想,上海人也一定是最早使用基础设施的人。
王坚博士演讲中,工作人员正拿着手机坐一旁录音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超过任何人的想象。
就像电从三峡进入到千家万户需要“电网”这个基础设施一样,每个人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资源要影响一座城市,也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持。
这个基础设施,我们称之为「城市大脑」。它将让在座的各位有一天能真正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而不是规划师。
我没有对规划师不尊敬的意思,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大部分规划师想到数据时,都是为了用数据去证明规划的正确性。
如果从城市大脑角度来看,这是不对的。规划师应该做的是,当居民通过数据告诉城市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时,然后,我们用数据去证明这些人是正确的。
我相信,在数据资源极其丰富的未来,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今天的中国是全世界数据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当美国人还在用支票付水电费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已经用手机去买茶叶蛋了。
说一个让大家有体感的数字,现在每一个人为城市产生的数据可能是以前的几千倍,甚至几万倍,超过之前一个国家一整年的数据总量。
大家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吗?可能很少人有。
当一个社会,一座城市的数据资源如此丰富时,你一定会重新思考这些数据资源会对城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大家根本不知道,我们其实不需要用那么多电,大部分电都被浪费掉了。大家也不知道,我们的道路也存在着大量的浪费。
你知道有多少路是浪费掉的吗?
大屏幕闪了一下,王坚回头看,终于来电了
正好我有杨浦区关于道路面积的数字。按照官方说法,杨浦区的道路面积占了全区土地面积的17%。后来,我把杨浦区的其它轨道交通里程算了算,发现这个数字被大大低估了。我自己估测,这个数字大约是20%-25%。
大家想想看,光是一条条道路就把整座城市四分之一的土地资源占掉了。而且这些资源大部分时候还是闲置的,尤其是在晚上。大家天经地义地觉得,这条路晚上就应该是空在那里的。大家根本没有想过,那么多路的使用效率是很低的,远远低于大家的想象。
数据资源告诉大家,我们不是要多修路,是应该少修路;我们这些高架都是白修的。这就是为什么波士顿花了那么多钱把高架改到地下去,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方式。
数据资源不但能够改变一个城市的形态,还能逐渐改变我们建设城市的方法。
建设城市的方法不是增加更多的东西,而是减少更多的东西。将来的城市会有越来越少的路,从而留出越来越多的空间去做别的事。
一定要坚持自己所相信的东西最后我想说两件事。(我们该怎么去做?)
第一,分享数据是一座城市新的文明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有没有想过,Uber、 滴滴其实不是在分享汽车,而是在给这座城市分享数据。
大家想想看,现在的年轻人对分享数据这件事多有信心。
过去,你早上出门,去哪里可能会跟你父母说一声。要是不高兴,可能连父母都不讲。但是现在出门,你可以把自己从哪里到哪里的信息,都分享给一家出租车公司。
爱彼迎不是帮助居民出租一个空闲的房子,而是表明每个人都有信心告诉大家,我家里有一间房子是空着的,别人可以来用。
如果大家只是分享自己的空间,那七十年代的中国可谓最好的分享经济。因为那时候,每家都没有厨房、卫生间,大家都共用一个厨房、一个洗手间,对吧?
但那时候,真的只是分享物理设施而已,不是分享数据。
数据的分享把人类带入一个新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