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月相)变化的全过程是:(农历)新月(初一)→娥媚月(初三、四)→上弦月(初七、八)→凸月(十一、二)望月→(十五、六)→凸月(十七、八)→下弦月(二十二、三)→娥媚月(二十七、八)→新月(月底,月初)。
月相变化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有关。上半月,月球西边亮。下半月,月球东边亮。
月:读作Yuè,甲骨文形似弯弯的月牙儿上下两端出头,一开始说的是夜空中最大颗星体,后来慢慢的被用来代表与太阳相对的阴极属性典型形状是月牙形状。
月”与“夕”在甲骨文中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
月,甲骨文
在半圆形
中加一短竖指事符号
,表示半圆形天体发光的特性。
古人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月满
时短,月缺
时长,遂以残缺的圆形即半圆
代表月亮。
有的甲骨文
有所变形,将“夕”
写成
。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
隶书
改变字体。失去圆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