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内有裤,但早期的裤无腰无裆,只有两个裤筒,套在腿上,上端有绳带结系腰间,裤筒左右各一,不相联属,称为“绔”,也叫胫衣。
与服装形制相对应的是生活习惯。古人习惯跪坐,一方面是因为礼仪规范,另一方面是因为裤子是开档的。所以箕踞这种两脚张开的坐姿,不仅无礼,而且还很容易走光。
《史记》曾记载,一个叫郭解的游侠乘车经过,有人“箕踞视之”,郭的门客“欲*之”,箕踞的无礼可见一斑。还有在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史记》中有这么一句描述: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这个“箕踞”,你品,你仔细品。
荆轲刺秦王
到了战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中原地区终于有了带裆的裤子。
但当时合裆裤仅运用于军事,其余的人还是上衣下裳,穿着“清爽”的胫衣。
胡服骑射
秦汉之际,胫衣加长到了膝盖以下,但裤裆仍不加以缝缀,开裆便于私溺,因而古书上也称这种裤子为“溺袴”。
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始出现“犊鼻裈”。
颜师古在《急就篇》中就曾写道:
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
对于犊鼻裈的样式,《留青日札》曾有记载:
犊鼻裈以三尺布为之,形如牛鼻,盖前后各一幅。
元 赵孟頫 《浴马图》 身着犊鼻裈的奚官
不过,犊鼻裈通常是农夫、仆役或者军人为了劳动,减少衣料磨损而穿的“短打扮”,达官贵人并不穿此物。在当时,犊鼻裈是“穷”的标签,能不穿就不穿。
开裆裤真正连裆是在汉昭帝时期,可以说是因为政治的原因,给裤子加了一个裆。《汉书·孝昭上官皇后传》中记载:
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也就是说,霍光为让其外甥女上官皇后“擅宠有子”,稳固自己的权势,禁止宫女们再穿“开裆裤”,一律改穿“穷绔”。所谓“穷绔”就是在胫衣的基础上,加护裆,系着固密着装,是真正的连裆裤。
然而到了汉灵帝时,所有的嫔妃宫女又被下令撤下“穷绔”,重新穿回“开裆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