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在春意盎然的江南,一叶扁舟在吴江上悠然飘荡。诗人蒋捷独立船头,任凭风吹雨打,却无法撼动他内心的沉静。他以诗言志,将浓郁的春愁寄托在酒中,试图用酒来浇灭这股春愁。
他遥望岸边,秋娘渡与泰娘桥遥相呼应,犹如两颗明珠闪耀在江南水乡。风飘飘,雨萧萧,更添几分别离情愫。何时才能归家,洗净客袍,重温家乡的温馨?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那些往日的时光如画卷般一一展开。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荏苒,春去夏至,樱桃红了,芭蕉绿了,而诗人的梦想却依旧在流浪中熠熠生辉。
此刻的蒋捷,面对吴江,心中五味杂陈。他怀念的不仅仅是年少时的梦想,更是那已逝去的南宋时光。他的笔下,春愁与酒相伴,思乡与伤国交织。他用文字诉说着自己的无奈与无力,让人感受到一个流浪诗人的孤独与坚守。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在古老的长江畔,西塞山静静地矗立着,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在此地驻足,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挥笔写下了《西塞山怀古》。
他怀念那个王濬楼船下益州的年代,金陵的王气黯然收束。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那是何等悲壮的场景。然而,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便是历史的轮回,不变的是那山、那水、那芦荻,变的只是那曾经的铁锁、降幡和历史的沧桑。
站在西塞山前,我们仿佛能听到刘禹锡的叹息,感受到他对历史的深深感慨。这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个时代的缩影。

《唐多令》
宋·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在《唐多令》中,刘过描绘了他重游故地的感慨。
他眼前是满汀的芦叶,浅浅的寒沙流,勾起了他对过去的回忆。他曾在柳树下的小船上与朋友欢聚,如今再次经过,但已经物是人非。黄鹤矶头的好景不再,他的朋友们是否也如他一样,怀着深深的思虑和愁绪?他想要买些桂花,和朋友一起载酒游玩,但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无忧无虑。
整首词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宋·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时光已逝,留下的只是心中那份无奈和伤感。晏殊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将这种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词中,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和离别的痛苦。从“时光只解催人老”到“泪滴春衫酒易醒”,作者通过形象的描写,将离别的场景和心中的伤痛呈现在读者眼前。
当夜幕降临,西风急袭,月色朦胧,作者感叹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这种心境犹如夜晚的月色,虽有淡雅的光华,却难掩心中的孤寂和落寞。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仅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词,更是一幅描绘人生百态的画卷。它让我们明白,时光无情,人生苦短,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相聚的时刻,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