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在快速发展时期,精致餐饮曾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当消费环境发生变化,精致餐饮该何去何从?
本文为“2024深圳餐饮高质量产业大会”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实录,红餐网整编发布。
近日,北京两家备受瞩目的米其林上榜餐厅突然宣布闭店,在餐饮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TIAGO集团旗下北京所有门店的关闭,高端意大利餐厅Opera BOMBANA发布的“道别信”,似乎都在预示着精致餐饮行业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而另一方面,精致餐饮的赛道仍在扩容。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精致餐饮门店数量较上一年增长了17%,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此背景下,精致餐饮究竟该如何应对市场变革,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4月19日,在由深圳市烹饪协会主办的“2024深圳餐饮高质量产业大会”上,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中国西餐教父侯德成、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兰明路、北京止观小馆董事长辛亚萍、山东凯瑞集团董事长赵孝国、徐记海鲜董事长徐国华、吴•现代潮菜创始人吴丹研共同围绕“品质餐饮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
△品质餐饮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现场
赵孝国:抱怨环境没有用,
顺应市场形势才能活下去
陈洪波:凯瑞旗下既有“泉客厅”这样的高端品牌,同时也有城南往事、长安巷等大众化品牌,在品质餐饮和平价餐饮方面都颇有建树。赵总您觉得,在经营品质餐饮和平价餐饮时,两者之间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不同?
赵孝国:中国的消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1990年第一家麦当劳进入中国,开在了深圳罗湖,当时深圳的深南大道都还未建成。而今天,我们时常听到“内卷”“心智”以及“米其林”“黑珍珠“等名词,香港人也“北上消费”,这些都是社会变革的反映。
那么,作为企业,特别是餐饮企业,如何适应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不再时,艰难地存活下去?这是每个企业家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尽管我做了几百家餐饮门店,但我至今不会做饭,也不会炒菜,最擅长的就是下方便面。然而,我为何还能在餐饮界立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始终关注市场和品牌的定位。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顾客需求,会孕育出不同的品牌。
△“泉客厅”;图片来源:山东凯瑞集团
例如,随着“00后”这一代人的成长,他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这些企业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又例如,那些已经实现了一定财富自由的人,他们的消费需求大不相同。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赛道和消费者画像,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策略。
面对的市场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凯瑞从一开始的摸索,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模式和品牌特色。前几年,我就提出了“平台化”“赛道制”“小分子”等理念,将企业进行拆分,使其更加灵活和高效。
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我们旗下既有提供品质消费的“泉客厅”,我们拿了很多第三方奖项;也有像瑞丽大饭堂这样面对社区,解决老人、孩子不做饭难题的餐厅。
只有根据市场形势、经济形势来想办法,企业才能活下去。抱怨环境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