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曲加工的豆鼓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鼓风味欠佳,还易发臭。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生产的豆鼓气味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由传统的一年缩短到两三个月。
1工艺流程
大豆→筛选→润水→蒸煮→接种→制曲→洗曲→配料→装罐→晒露→成品。
2制作方法
(1)筛选:选颗粒硕大,饱满,粒径大小基本一致,充分成熟,表皮无皱,有光泽的大豆,经分选去杂备用。
(2)润水:按1:2加水泡豆,水温控制在20℃一25℃,pH值为6.5以上,根据不同季节浸泡15小时——25小时。以豆膨胀无皱皮,手感有劲豆皮不轻易脱离为宜。
(3)蒸煮:用锅蒸煮4小时停火闷豆4小时,所煮豆粒熟而不烂,内无生心,蒸煮豆含水量在52%左右出锅冷却。
(4)接种:倒出蒸熟的豆子摊凉在台面上,待豆温降至34℃左右时,接入毛霉和泸酿3042米曲精,种曲先用1%*菌面粉拌匀后再接种,种曲与熟豆拌时要迅速均匀。
(5)制曲:将曲料以丘形堆积于台面保持室温28℃一30℃,品温最高不超36℃,每6小时翻倒一次,经16一18小时曲料结块,进行搓曲,用手将曲料轻轻搓碎摊平,使曲料松散,并保持豆粒完整。搓曲后12小时左右豆粒普遍呈黄绿色温度趋于缓和,曲子成熟,开窗排潮,水分为20%-25%。
(6)洗曲:将成曲放入冷水中洗净曲霉,反复用清水冲洗至黄水,用手抓不成团为宜,然后控干余水,放入垫有茅草的箩内。
(7)配料:将乳酸菌和酵母菌按0.1的比例溶入35℃温水中,再将洗曲后的豆曲边堆积边洒水,当水分含量在5O%左右时用草垫盖上保温,当品温上升到38℃时,把食盐,鲜姜碎汁,白酒,发酵米酒,红糖,花椒,桂皮,大茴等香料充分拌匀。
(8)装罐:把制好的豆曲装入浮水罐,每罐装滿压紧罐口部位,用油纸封好罐口,加盖装满浮水。保持勤换水不干涸,绝对不能让发酵罐漏气进水。
(9)晒露:将封好的罐子放在室外或房顶,让其日晒夜露,利用昼夜温差的变化,使生化反应加快。经过两三个月的露晒,豆色棕褐色而有光泽,味鲜咸而回甜,粒酥化不烂,鼓香浓鲜美可口。
(10)成品:将成熟的豆鼓掺入调料制做成各种口味的豆鼓,如川味,湘味,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