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兔兔那么可爱,当然要……多加辣!”
对于从小就浸润在美食文化中的国人而言,无论什么节日,元旦或元宵、端午或中秋,“吃”都是绕不过的话题。
到了兔年,当然就要吃兔了——不仅是为了满足味蕾,也为了前“兔”似锦的寓意。那么问题来了,兔兔这么可爱,怎么做才最好吃呢?
其实各个“吃兔圣地”,早就交出了一份参考食谱。
01
四川:高手林立的吃兔江湖
常言道:没有一只兔子能跑出四川。
这个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论起对吃兔的热爱,四川人一定稳居榜首。
根据数据,四川每年肉兔的出栏量有1.7亿只,在全国占比达到了惊人的三分之一,但即使有这样高的产量,依然不够四川人吃的,还要从外省以及法国、德国等国家进口。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到底有多能吃?
有统计称,四川人一年吃掉的兔子有三亿只,占到了全国的六成——这样看,单是四川一省的兔兔消耗量,就超过了全国其他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的总和。
甚至,在四川,还诞生了一个新的行当:品兔师。
好的品兔师,每天要吃2000个兔头,平均半分钟一个。(想想就让人流下羡慕的口水)
在吃兔上,当真是打败天下无敌手。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不仅在吃兔的数量上有优势,连怎样“烹饪兔子”也同样在行,还由此衍生出了专属于川蜀之地的吃兔江湖。
成都:兔头忠实爱好者
在去年的中国10大美食之都中,成都再次不负众望地荣登榜首。而成都最有名的美食,则非麻辣兔脑阔莫属。兔脑阔,也就是兔头。
由于生理构造不同,兔子头部的肉较其他部位少得多,因此容易入味。不同于紧实的兔腿,兔头有独一份的口感。
只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品味腮与颊上的嫩肉,再轻轻嗦一口,麻中带辣的浓郁风味立刻就能从口腔窜到鼻腔,让人整天都回味无穷。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广汉:缠缠绵绵吃兔兔
相比于成都,广汉对兔兔的利用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不但吃兔头,身子也绝不会放过。
为了不漏掉任何一块肉,广汉在烹饪时有特殊的技巧,那就是——捆绑play,将兔子从头到脚缠上麻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玩笑归玩笑,这个成年人看了会相视一笑的举动,其实大有深意:不但可以更好保存,还能锁住香味。
缠丝兔本质上是一种腌制兔,去掉皮与内脏,用各类香料调和刷遍全身,腌制半天后晾干。吃的时候,直接放在锅里煮熟就好。
由于麻绳的封锁,缠丝兔的风味与精华都牢牢被锁住,吃上一口,香味四溢。
自贡:做兔肉,它争第二没人争第一
如果有人说,兔兔只能做小吃,不能当正餐,自贡人绝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要知道,一份鲜香麻辣、爽口不绵的冷吃兔,既能在人们欢聚一堂饮酒作乐的时候当个下酒菜,也能让人搭配着吃下两大碗白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