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南粉北面专题的最后一篇,再次说明一下,写这么多的粉面文章,只是为了让自己系统的学习一下,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粉面的做法。
所以并不会把中国所有的粉面都写一遍,也不会用偏文学性的手法书写,尽请大家的谅解,如果大家在后期还有什么有意思的粉面,也可以推荐给我,我会继续学习。
好了,开始今天的主题———车仔面。
其实车仔面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发展就让人非常能理解了。
在最早的时候,车仔面是没有店面的,摊主推个木头小车在街边流动摆摊。
小车上载着一个个“煮食格”,装着已经煮好的配菜、酱汁和用来煮面的大汤格。
食客现场选点配菜,三五分钟烫熟面条堆上配菜浇上汤头就可以吃起来;也不用坐下,端着鸡公碗在街头就可以快速解决一顿。
于是,物美价廉简便快捷的车仔面受到当时打工人的大力追捧;也因为装备简单上手容易,成为车仔面摊主也是当年“稳食”的一个选择。
随着街头越来越多木头小车的出现, “车仔面”这个名称也渐渐广为人知。
这些文字都是从一位美食博主的文章里截取来的,我认为是对于车仔面最好的解释。
接下来我还是给大家现场演示一遍车仔面的做法吧。
其实在周星驰的电影“食神”里,他和莫文蔚初次见面的那一场戏,就是说的车仔面,可见广东人对于她的热爱。
车仔面用的面,大多是竹升面,这个面的做法,在昨天的云吞面里有一个简单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第59期。
车仔面的浇头其实是非常多样的,就像我们这里的麻辣烫,可以随意搭配,只是车仔面的配菜会更豪华一些而已。
所以接下来我们也就简单的介绍几款看见的搭配食材,以及他们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