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日,陕西省委*赵一德到咸阳市调研并主持召开乡镇党委*座谈会。
在武功县大庄镇北韩村,赵一德听取村党组织、驻村工作队情况介绍,指出要抓好富民产业、村庄环境、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武功县大庄镇北韩村为何引起赵一德*的特别关注?
因为北韩村全民炸麻花,全民靠“北韩麻花”发家致富。
如果你去袁家村,一定会被买麻花的长队震撼,其受欢迎程度,节假日高峰店家甚至每人限购20根。
但是不得不说,炸麻花,北韩村比袁家村更胜一筹,因为这里的麻花炸了600年。
北韩村的历史很有意思。
它位于武功县大庄镇镇政府东一公里处,南倚西宝中线,北邻陇海铁路,东边是武功县城,西边是杨凌示范区,可以说是关中白菜心里的风水宝地。
600年前,明朝洪武年间,一位河南固始县韩姓宗祖韩林定居于此,通婚嫁娶,开枝散叶,如今全村共有565户,1964人全都姓韩。

当年村子里还有一户人家,姓柏,因此村子被称为“柏韩村”。
后来柏姓逐渐消散,但因为当年两姓相处融洽,几百年来韩姓村民依然惦记着他们,只是“柏”简化成了“北”,故名“北韩村”。
想来两姓都是有情有义之人,有情有义之人干事那都差不了。
韩姓宗祖韩林在河南固始县就炸麻花,他把这个手艺带到了武功县。韩林高超的炸麻花手艺和关中地区优质的面粉相结合,使得“北韩麻花”迅速打出名头,这可能也是韩姓能在武功县站住脚并兴旺起来的秘诀。
600年的传承,使得“北韩麻花”制作技艺逾加精湛,如今已被列为武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韩村近两千居民,除了太小的娃娃之外,人人都会炸麻花,全村称得上“制做麻花能手”的有五百多人。
但是能够掌握发面、搓麻花、炸麻花全套手艺就不那么简单了,
北韩麻花选料考究,以精选小麦粉、食盐、调料和优质菜籽油为主,以祖传秘方为要点,制作工艺独特。
这个独特,主要表现在面粉发酵和手工制作。
北韩麻花面粉要经过四次发酵,第一次以醪糟为原料发老酵子,第二次发小酵子,第三次为大酵面,第四次根据当日天气温度配比大酵子面,醒面半小时。
在传承了600年的技艺中,发酵和揉面用的都是缸瓦盆。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发面需要一定的环境温度,发面过程中会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需要保持一定的酸碱度。缸瓦盆虽然笨重,但厚实保温且化学性能较稳定,在发面过程中,不易与酸性的面团发生其它反应。
手工搓麻花就更讲究了。
搓面制作麻花开始像搓面条一样左右手上劲,期间要拉开了像扯面一样在案板上摔几下,增加面条的韧劲。
然后利用面条自身的转劲儿,将面条拧成两股。周边县区都是三股麻花,唯独北韩人以祖传绝技制作出“两股麻花”,外观美观,形状独特,“北韩双股麻花”是当地人对北韩麻花的认可和赞誉。
其他地方的麻花到这里就可以下锅了,但北韩麻花多了一道工艺,将长条形的麻花面纵短,还要通过手指的控制给麻花造型,最终炸好的麻花不是随意的圆形,而是方正的板型。
纵短的麻花不到一拃长,放入油锅中炸到一定火候,俗称“开眼”之后,师傅们手持长长的竹筷,双手均匀用力,将麻花一点点拉长拉匀,恢复原来的长度。
经过几番翻滚和煎炸,直至表面金黄酥脆出锅。麻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外酥内软,既有面粉的醇香,又带着菜籽油的滑润。

干这道工序的人左右手都会使筷子
四次发酵和搓、拉、抻、甩、抡、捏、纵等手工,使北韩麻花口感“香、酥、脆、筋”,吃法多样。
刚出锅的麻花是软的,面香浓郁,油香清淡,吃起来香糯可口。讲究一点还要用刀把麻花拍扁,更加激发出原味。
如果把麻花晾凉后再炸一遍,俗称“回锅麻花”,麻花就会更加酥脆,吃起来嘎嘣嘣的爽。
府志君年轻时在杨凌上学,最喜欢吃的就是北韩人摆摊炸的软麻花,这种口味在外地吃不到,那种热乎、鲜香、软糯、柔韧的记忆到现在都忘不掉。

男女老幼都是能手
几百年来北韩人就是肩挑麻花箱走州串巷,杨凌、周至、兴平、乾县、扶风等地逢集逢会、都会有北韩麻花和炸麻花人的身影。风味独特、清香酥脆的好声誉,使北韩麻花成为走亲访友、红白喜事、看忙口、看忙后、日常生活必备的休闲食品。
北韩麻花远销省内外,各商店超市代销北韩麻花达到200余家,年销售产值约达到12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户均2万元左右,为北韩村人民致富创收发挥更大作用。

打品牌亮招牌,村社协作才能将产业做大做强
新机遇新形势下,北韩村人不断创新,结合现代科学,继承老传统,开发销售渠道,将小麻花做成致富大产业。
北韩村成立了北韩麻花协会和北韩麻花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壮大北韩村集体经济。
合作社的产品展示厅内,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包装精美的麻花产品,既有适合北方人口感的传统手工大麻花,也有满足南方人味蕾的机器制作微甜小麻花。
合作社内还专门设有一间体验室,游客们可以自己动手,体验搓麻花和炸麻花的全过程,体验自己动手、现炸现吃的乐趣。
在府志君看来,北韩麻花和武功旗花面一样,他们都流行于陕西,都是武功县特产,恰好又都是明朝时期有外地引进。
但他们却不像油泼扯面、天津大麻花那样气势逼人,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风味。吃的时候也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其中的筋道、柔软、脆爽和弹性。
虽然吃的是麻花本身,但要竭尽全力在每一个工序都做足工夫,也许正是这种南北结合的工艺和口味,600年始终如一、精益求精的传承,让他俩成为了武功县的美食当家。
在走向全国、让更多消费者体验两种美食方面,北韩麻花比武功旗花面更有优势,因为它既可以鲜食,体验软糯的口感,又可以袋装,打破地域局限,体验清脆的快感。

作为一个武功人,府志君聊聊自己对北韩麻花发展壮大的看法。
一是要紧紧抓住河滩会的机遇。
武功镇河滩会现在已经站稳了“西北第一会”的地位,长达20天的会期,多大300万的游客,高达10亿的抖音流量,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可小觑,武功县乃至咸阳市所有名优特产都应该向它借势。
借势不光是现场摆摊宣传和销售,对于大庄镇北韩村这样离武功镇近、离高速路口近、交通方便的地方而言,还要积极引导游客“拐一脚”,争取把游客疏导到北韩村来转一圈。
二是要发挥武功电商的优势。
武功县电商发达,抖音达人众多,但府志君很少刷到这些达人推介北韩麻花,在村子里也没有看到有人或者有商户直播。
我觉得这一点还是要多考虑一下,未来,大家可能都要一边炸麻花一边开直播,整出几个“麻花姐姐”“麻花爷爷”,面向全国,现炸现买。
如果北韩村能够发挥自己便利的交通、较大的规模、多种农产品业态、宽松的就餐环境、方便快捷的停车场地,打造出一个汇人气、聚商气、添财气的麻花美食地标——
那就更好了。
作者:府志君
抖音《府志君》
公众号《府志君pro》《府志君mate》
视频号《府志君pro》《府志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