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半,河南周口李庄镇的田埂上已经亮起手电筒的光。"这批富硒紫薯要赶早市发车,上海客户催得急。"王建军抹了把汗,身后二十多个村民正麻利地分拣装箱。这个1993年出生的年轻人可能自己都没想到,当初被乡亲们笑话"大学生回来挖土"的他,如今不仅把红薯卖进盒马鲜生,去年销售额更是突破600万元。
一、土疙瘩里刨出金钥匙
2016年从郑州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时,王建军原本在郑州有份体面的工作。转折发生在2018年春节,他发现村里滞销的红薯被商贩压价到3毛/斤,而城里超市的精品红薯竟卖到8元/斤。"中间商赚得比我们种地的多十倍!"这个发现让他彻夜难眠。
三个月后,他带着工作攒下的15万元毅然返乡。第一年承包50亩地全种传统红薯,结果赶上市场饱和,算上人工化肥倒亏7万。母亲抹着眼泪劝他回城,但王建军发现转机在省农科院的展会上,一种紫色薯肉的品种让他眼前一亮。
二、三招破解增收密码
1. 品种革命:他抵押房子贷款30万,引进"紫罗兰"和"蜂蜜罐"等新品种。这些红薯花青素含量是蓝莓的2倍,甜度高达17度,每亩收益突破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