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鲫鱼有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的说法,但是千万不能“死心眼”,因为气候变化时,鱼的习性、活动都会发生变化,并非一定就在水草区域。就算鲫鱼全年都藏在水草区域,也不是什么样的水草都有鱼,也是会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的。这应该也是钓鱼老手常说的,钓鱼虽然有一些规律,但是鱼情是有变化的,要学会适应鱼情的变化,这样渔获才会比较稳妥。
一、春末鱼离草,草隙就更少
春季钓鲫鱼,以惊蛰到清明之间最好钓,这是因为这是气温回升鲫鱼恢复进食准备繁殖的阶段。民间有“清明鱼恋爱”的说法,指的就是鲫鱼在清明前后进入繁殖期,这是鲫鱼极为难钓的一段时间,因为鲫鱼的精力根本就不在进食上。而鲫鱼繁殖时会把水草的茎秆作为产床,用于附着鱼卵。繁殖期过后,饱受折磨的鲫鱼会暂时离草。经过繁殖期的鲫鱼体力会有很大的亏空,离草之后在不靠边、不靠草的中等水深明水区域觅食,所以春末阶段不宜钓草。
二、夏季中午到,鱼儿不歇草;盛夏小雨天,鱼儿离开草
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尤其是在中午过后气温达到全天最高,而鲫鱼又是喜欢凉爽怕高温的鱼类,所以就有了夏季中午到,鱼儿不歇草的说法。原因在于有水草的区域通常不深,水温自然会很高,再加上夏季水草生长旺盛,气温越高越是显得闷热异常;还有就是夏季尤其是盛夏阶段的小雨天,最适合钓明水区域而不是钓草。这是因为水草区域保温效果太好,雨天是明水区域更加凉爽。虽然水草有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是雨天时明水也不缺氧,鱼儿自然会离开水草到水温、溶氧都更加合适的亮水区域活动。
三、水草太稀少,鱼儿藏不了
水草区域钓鲫鱼,会因为水草稀疏、密集不同,选择不同的位置下竿。但是大致有这样的说法,草多找少,草少找多。如果水面中水草非常密集,一定要选择水草稀疏的区域,因为过于密集的水草区域水下不畅通,不但影响溶氧的高低,也会影响鲫鱼的通行。水草稀疏的地方,是藏不住鱼的,所以一定要找水草密集的区域。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诸多说法,比如雨天钓稀疏、晴天钓密集,浑水钓稀疏、清水钓密集。在水草区域选择窝点,要点在于这种地形是否对鲫鱼生存有不利的因素,比如溶氧的高低,比如通过性等等。
四、晚上钓水草,通常钓不到
喜欢晚上钓鱼的钓友应该都知道,很多大鱼喜欢趁着晚上到浅水寻找食物,所以选择钓位时有“三不”原则。不钓深、不钓远,因为深远位置没食物,浅水区域才有食物,到了晚上大鱼自然会靠边觅食。还有就是不钓草,这个原因就比较多了。第一,水草区域通常只有鲫鱼和黄颡鱼等小鱼,晚上自然是奔着大鱼去的。第二,水草区域在晚上垂钓难度太大,抛竿不容易、遛鱼不容易。第三,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水草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水草区域在白天有高溶氧的特点。到了晚上水草会吸收水中氧气,导致有水草的地方反而不容明水区域溶氧高。
最后还有一个说法:挨草遇暗草,有鱼钓不好。暗草是沉水植物形成的,此类水草首先是比浮性水草藏鱼更多。不过暗草的缺点时需要反复试钓,找到可以下钩的地方,有时候偏一点都没口。如果是冬钓鲫鱼,暗草绝对是比任何水草区域都出鲫鱼的位置。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