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新番《哥布林*手》播出后,笔者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下看到一个评论,声称这种动画片,就该被封*,笔者回他,国内271播出的《哥*》已经被和谐过,为什么还要封*,他说了一句“因为他激起了我奇怪的*”。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奇怪,但不可否定,越来越多的动漫作品,包括小说、漫画,动画片,都开始带着擦边的信息,靠着咸湿的福利,甚至软色情的内容来吸引观众,让人觉得日本动漫的题材和素材越来越低俗。这不是错觉。
而二次元被“女色”和“咸湿”等词汇占领,确实不是一日之寒。为什么如今的动漫作品都如此针对男性观众?笔者觉得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和日本动画的盈利模式有着极大的关联。
动画本身是不赚钱的,起码不是能够诞生一个“业界”这么赚钱。
但是动画有了延伸产品后,价值就截然不同。
7、80年代,日本动画并不是如今这样充斥着擦边内容的。
那个时候日本的代表动画,大都是机器人科幻题材,《机动战士高达》,《超时空要塞》等,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品。因为60年代,日本TV动画起步阶段,代表作就是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也正是手冢治虫,铺下了日本动画商业化的奠基石。
到了90年代,日本动画圈曾经因为80年代的宫崎勤事件和泡沫经济的瓦解而陷入落寞,但又因为一部机器人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而重新崛起,并且慢慢走向巅峰。
6-70年代的日本动画,是老少皆宜的,包括题材积极向上的机器人动画,大都是伸张正义,打倒邪恶的主题。日本人称之为“热血”。但是《高达》的出现,让机器人动画题材不再限于谁是正义,谁是邪恶的简单对垒,而是把动画的思路,题材给大幅度扩张了。动画制作者们发现,与其制作自己想做的动画,不如做观众想看的动画,然后靠卖延伸品(周边)来赚钱,《高达》的成功,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做出了一部受观众欢迎的作品,然后卖周边赚钱(高达的话对应就是模型),这才是日本动画盈利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