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徐桂云的文章《岁月长歌,师者情怀———榆树师范,我们的83-1班》。

原题:岁月长歌,师者情怀———榆树师范,我们的83-1班
作者:徐桂云
1983 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我们踏入了榆树师范的校门,相聚在83-1班。自此,一段充满欢笑与泪水、拼搏与成长的旅程悄然开启。
校园生活是一首五彩斑斓的乐章。食堂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伴随着分享美食的欢声笑语,成为我们最温暖的记忆。音体美活动中,我们尽情挥洒汗水,释放青春活力,那些精彩瞬间,宛如跳动的音符,奏响了青春的旋律。当然,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偶尔因生活琐事产生的纷争,虽带来些许尴尬,但也让我们学会了理解与包容。而在各项竞赛中,我们齐心协力、争魁夺冠,那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如同一面旗帜,引领我们勇往直前。青春的校园里,也少不了懵懂的爱恋,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喜欢,那些无疾而终的故事,虽留有遗憾,却也为这段岁月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四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1987 年,我们44名同学怀着聚散两依依的不舍,告别了熟悉的校园,告别了那段纯真美好的学生生涯。
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刻刀,在我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曾经的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如今已年届不惑,甚至有的同学已经退休,开启了悠闲自在的老年生活,还有不少人升级成为了爷爷奶奶。然而,每当提起83-1班的同学,心中依然满是骄傲与自豪。
我们这个班级人才辈出,有的同学凭借卓越的才能与不懈的努力,荣升为榆树市市长,有的成为了法院院长,还有八名同学在省、市政府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十几名同学坚守在镇政府,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两名同学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成为教育精英,担任校长之职,引领学校发展。更有四名班级的佼佼者,毕业后就留在榆树师范学校任教,他们的学识与品德深受老师和同学的敬仰。而其他大部分同学,则扎根教育一线,将自己的青春与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用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收获了桃李芬芳,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

然而,人生无常,命运多舛。于波英年早逝,孙维举中途“退席”,单中文常病不起,李国海在退休之际离开了人世……这些残酷的现实,让我们深感悲痛与惋惜。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一次次的同学欢聚,或是因为孩子升学的喜悦,或是为了谁家公子小姐的婚礼祝福。在这些欢乐的时刻,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些纯真的笑容、真挚的情谊从未改变。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在聚会的欢声笑语中匆匆分开,又各自奔赴生活的战场。
我们44个人,就像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被命运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有的同学奔赴北京,追逐更广阔的梦想;有的远嫁黑河,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也有的前往镇赉,在那里落地生根。但更多的同学,一直坚守在贫瘠的乡村中小学,他们以出类拔萃的素养,挑起了中层领导和班主任的大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能吃苦,肯付出,无论面对多大的委屈与困苦,都能默默咽下,从不抱怨。在工作中,我们无私奉献,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不计回报地寻求自身价值,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在家庭里,我们为了家庭的和谐,一味地忍让包容;为了得到领导的认可,我们全力以赴,无私奉献;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呕心沥血,倾尽所有。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奉献与付出。

刚毕业时,我们是学生眼中亲切的大哥哥、大姐姐,尽情地将自己的能力与热情献给青春岁月;二十年后,我们成了学生的叔叔阿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和经验丰富,用更成熟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如今,即便到了退休的年龄,我们依然怀揣着“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热情,不愿停下奋斗的脚步。
芳华已逝,青春不再,但我们问心无愧。因为从踏入师范院校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立下了誓言: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几十年来,我们始终坚守初心,从未忘记这份使命与担当。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处,我们83-1班的同学情谊永远不变,我们将带着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人生篇章。

作者简介:徐桂云,965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市,是1983年榆树师范中师生,毕业后在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二中学工作。中共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