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送给王莘的自动铅笔
04 从群众歌曲,到国家声音
《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
1950年9月,王莘创作完《歌唱祖国》就马上投稿《天津日报》,可是竟被退回,理由是“国庆投稿太多”,王莘没有灰心,他认为歌曲不是印在纸上的,而是唱出来的。于是他手刻,复印了大量歌片,带到学校、工厂,教学生和工友们演唱,歌曲朗朗上口,一学就会,所以深受大家喜爱。没过多久,歌曲就从天津流传到了北京,时任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吕骥在北大听到学校学生合唱,正值1951年国庆前夕,觉得这首作品适合在国庆期间推广,于是打听歌曲的出处,谁知正是王莘。后来这首歌被文化部推荐,发表于195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报》,周总理亲自批示,让全国广泛学习这首歌。自此,歌曲逐渐被全国所认知,并迅速传唱开来。同年10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见到《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时说:“这首歌好”,并特地签字送给他一册刚出版的《*选集》留念。
*(左)与王莘(右)
1952年3月,一批在全国负有盛名的文艺工作者,报名参加了全国文联组织的“朝鲜战地访问团”,王莘就是其中一员。到达前线后,王莘与作家巴金、黄谷柳分在一组,驻扎在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五军的队伍里。王莘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造就了他毫不畏惧的坚强意志,他跟战士们一起战斗,一起生活。在战斗间歇,还给战士们讲述新中国的可喜变化,教他们唱歌,特别是《歌唱祖国》受到了广大官兵指战员的喜爱。在那个炮火连天的残酷天地中,《歌唱祖国》成为了鼓舞中国士气,展现民族精神的最好寄托。
王莘(左三)与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