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政府发布了《东莞港总体规划(2020-2035)》的通知。东莞港将形成四大港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包括麻涌港区、沙田港区、沙角港区和内河港区,虎门、沙田、洪梅、麻涌、道滘、中堂、莞城、石龙等地或许能迎来一轮大发展!
东莞港建设的核心内容
据了解,东莞港北连广州港、南接深圳港,在自然与经济区位条件上优势明显,近年随着广州、深圳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与港口产业的功能调整,东莞港为珠三角地区的煤炭、油品等能源大宗散货的运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东莞港将以“承接、延续与合作” 为发展思想,深化与周边港口的互补发展,又侧重拓展珠三角港口群的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发展功能。
图片源于南方网
规划明确了东莞港的性质定位:是为广东沿海的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沿海集装箱支线港,是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联系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口岸,是腹地能源、原材料物资运输的重要中转港。
根据规划,未来东莞港的发展将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支线、喂给运输为主,兼顾部分散杂货中转运输,积极发展临港产业,拓展物流、商贸、信息和旅游功能,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优化布局,结合港口、铁路、公路网络资源,建立“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点”三级配送网络体系,逐步发展成为珠三角区域物流枢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海上丝绸之路
《规划》提出,加强东莞港对外客运旅游休闲功能,规划在沙田港区、沙角港区等建设客船游艇码头。东莞内河港区也规划建设5个游船游艇码头及2个游船码头(停泊点)。规划形成以“一纵三横五河口”千吨级及以上航道为骨干,300吨至500吨级航道为基础的纵横交错、内低外高、分层推进、江海直达的航道网。
规划预测了东莞港吞吐量:2025年、2030年和2035年货物吞吐量为22500万吨、25600 万吨和28800万吨,客运量为 190万人次、225万人次和 270万人次。
1.麻涌港区
主要发展粮食、煤炭以及建材等散杂货运输,兼顾为后方的仓储物流及造船、环保等临海产业服务,该港口主要包括东江北支流、麻涌 河口、新沙南及淡水河口四个作业区。其中新沙南作业区主要承担大宗散杂货运输
麻涌港区
2.沙田港区
是东莞港规模化、综合性港区,主要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石油化工产品及液化气运输,兼顾散杂货运输、水上观光及游艇等港口休闲服务功能,全面发展物流、信息、综合服务等现代服务功能。
沙田港区
3.沙角港区
主要发展散杂货、集装箱运输,兼顾客运、支持系统等功能。沙角港区规划太平河口作业区,主要承担集装箱、件杂货运输。
4. 内河港区
主要发展散杂货、集装箱运输,服务东莞市城镇生产、生活所需物资运输,兼顾城市休闲服务功能。内河港区包括中堂、石龙及莞城三个作业区。
东莞港还有一个自贸区的梦
东莞号称世界工厂,是一个经济外向型城市,进出口贸易一直都处于全国前列。
2017年、2018年,东莞都在外贸实力榜上排在第三位,是仅次于上海、深圳的外贸强市。2019年东莞的排名下滑一位,排在深圳、上海、广州之后,仍是外贸四强城市。但是在外贸总额上,东莞13800亿元总额领先广州的9996亿元不少。
东莞巨大的外贸总额,是港口经济的坚实基础,也是港区定位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东莞港为例,2016年从虎门港升级为东莞港,完成了第一次升级。2018年东莞港综合保税区获批,完成了第二次跨越。
综合保税区也不是东莞港的终极目标,在东莞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东莞港最终是要完成自贸区的梦想。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完成三级跳的东莞港,也是东莞融入大湾区自贸经济及东莞制造再次走向世界的最重要抓手。
总结:
粤港澳大湾区,最核心的就是广深科技走廊,是我国更高平台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载体。在这条金腰带上,有几颗明珠,比如前海蛇口自贸区、南沙新区,二者之间就是滨海湾地区,这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寄予厚望的区域,也是东莞未来举全市之力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
规划讲得很清楚,东莞滨海湾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引擎就是东莞港。在大湾区,很多人知道有盐田港、南沙港,这些都是世界排在前几位的大港口。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东莞有港口。
夹在中间的东莞港,北连广州南沙港、南接深圳港,在自然与经济区位条件上继续左右逢源的优势,将助推其支线的几个港口发挥“小而美、小而精”的优势,迎来全新的发展机会。
碧桂园柏丽湾二期的江景华宅准备加推了,可以关注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