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3年优良率100%,36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稳定达标,空气质量连续6年达到功能区二类标准、稳居成都都市圈首位,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可控……”这是3月5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局长罗文在“解读《美丽资阳建设规划(2024—2035年)》”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介绍的情况。

沱江河畔。
据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坚决守护美丽资阳生态基底,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2025年,该局将以“美丽资阳”建设为统领,重点开展“五大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开展“筑基行动”,绘就美丽资阳多彩画卷。深入贯彻美丽中国、美丽四川建设决策部署,夯实美丽资阳建设责任体系,推动形成美丽资阳建设合力。以乐至县创建美丽四川先行区,带动全市开展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等“美丽细胞”建设新热潮。全面梳理、评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进实施情况,及时总结成效、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编制,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攻坚行动”,深化污染防治多维治理。蓝天保卫攻坚战方面,重点推动商混、印刷、砖瓦等行业新增5家B级企业、压减4条砖瓦生产线。开展绿色标杆工地创建,实施秸秆统一转运处置,探索开展计划烧除。碧水保卫攻坚战方面,重点推动污水收集处理、农业面源、生态流量保障等精准管控,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净土保卫攻坚战方面,重点加强农用地、工矿用地、污染地块管理,定期更新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实行准入联动监管。
开展“赋能行动”,激活绿色低碳发展动能。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强化分区管控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完善项目储备库建设,拓展生态环境资金渠道,支撑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完成《第三轮沱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签订。
开展“固本行动”,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全面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动真碰硬整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举一反三抓好排查整治。加强渝资、成资等跨界协同污染治理和联防联控,至少开展2次跨区域联合执法。推动全市重点河流环境应急响应方案“一河一策一图”全覆盖,全面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强质行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完善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优化调整国控水、气监测站点,落实2个乡镇空气自动站建设,持续做好自动监测站基础保障。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加快非现场执法监管项目二期建设,积极参加执法大练兵、大比武,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